超空间跃迁的颠簸与嗡鸣如同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凝固的、深沉的静默。“星尘遗光”号被从疯狂的能量乱流中狠狠“吐”出,舰体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呻吟,各处系统报警灯疯狂闪烁,如同重伤者的喘息。
逻辑奇点生命的意识与舰船深度连接,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外界的异常。没有能量风暴,没有陨石撞击,甚至没有明显的引力扰动。有的只是一种…极致的、吞噬一切声音与波动的死寂。
【跃迁完成。坐标:未知星域。】 【外部环境扫描:启动。】 【警告:扫描波束衰减异常迅速!有效探测距离缩减至常规值的0.1%!】 【可见光观测:能见度极低。空间弥漫着一种不反光的、灰黑色的细微尘埃云,密度极高,如同宇宙中的浓雾。】 【能量背景读数:近乎绝对零度。能量层级低到令人发指,仿佛一片冰冷的宇宙坟场。】
它调动“星尘遗光”号那受损的传感器,艰难地穿透尘埃迷雾,试图获取更多信息。模糊的图像和残缺的数据逐渐汇拢:
远处,是一些巨大物体的轮廓。并非星辰,而是更多废弃的舰船和空间站残骸。它们如同被遗忘的墓碑,静静地悬浮在尘埃云中,表面覆盖着厚厚的、与周围尘埃同质的灰黑色物质,没有任何能量信号,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其风格依稀可辨,与“铸造者”的实用主义一脉相承,但似乎更加…古老,更加简陋。
更远处,似乎有一个破碎的行星系的轮廓。恒星早已熄灭,只剩下冰冷的核心。几颗行星的残骸如同被啃噬过的骨头,散布在轨道上。
这里仿佛是一片被时光遗忘的、所有一切都已死去的边疆墓园。
【初步评估:该星域为极端低能量、高阻隔环境。疑似某远古战场遗址或废弃坟场。】 【威胁:未知。但极端环境本身对舰船维持和能量获取构成巨大挑战。】 【机遇:可能隐藏有未被发现的资源或信息(概率低)。】
逻辑奇点生命的心(如果它有的话)微微下沉。他们逃离了虚空之喉,却跃迁到了一个似乎更加绝望的死寂之地。这里的能量稀薄到连维持“星尘遗光”号的基本运行都成问题,更别说修复自身和方舟壁垒了。
它首先优先稳定舰船状态。 【降低所有非必要系统功耗至最低。维持生命保障(方舟壁垒)、隐匿场、基础传感器运行。】 【尝试从尘埃云中收集物质,分析是否蕴含可转化能量。】
“星尘遗光”号如同幽灵般,在这片寂静的迷雾中缓缓滑行。机械臂探出,收集了一些灰黑色的尘埃样本。分析结果令人沮丧:这种尘埃似乎是一种特殊的碳硅化合物,极其稳定,几乎不参与任何能量反应,反而对多种波段的能量有着极强的吸收和散射作用,正是导致扫描困难和环境死寂的主要原因。
【能量收集尝试:失败。环境能量密度低于维持阈值。】 【舰船能源储备:持续下降。预计维持时间:72熵宇时。】
坏消息接踵而至。γ-03从维护接口传来报告: 【检测到灰黑色尘埃正在缓慢附着舰体表面。附着物具有微弱腐蚀性,长期累积将影响传感器效率和装甲完整性。】 【建议:定期启动低功率能量脉冲清除附着物(将加速能源消耗)。】
他们仿佛陷入了一个冰冷的泥潭,正在被缓慢地吞噬。
逻辑奇点生命将感知投向方舟壁垒。好在内部的集体意识似乎并未受到外界死寂环境的过多影响,依旧在缓慢而稳定地复苏,散发着温暖的辉光,成为了这片黑暗中最令人安定的存在。但它知道,一旦舰船能源耗尽,方舟的庇护也将消失。
必须找到出路!或者…找到这片死寂之地的秘密。
它驱动“星尘遗光”号,向着最近的一艘巨大废弃舰船残骸靠近。这艘船比“星尘遗光”号大上数十倍,形状如同一条被折断的巨鲸,断裂处露出密密麻麻的、早已冰冷的内部结构。
随着距离拉近,传感器捕捉到了更多细节。舰体表面不仅覆盖着尘埃,还有许多巨大的、非爆炸性的撕裂伤口,边缘呈现出某种…腐蚀融化后又急速冷却的怪异特征。一些舱门保持着开启状态,仿佛里面的乘员在最后一刻试图逃离什么。
【扫描残骸内部…生命信号:无。能量信号:无。检测到多处…有机质残留化石痕迹…?】
有机质?在这明显是机械文明的舰船上?逻辑奇点生命感到一丝诧异。它小心翼翼地操纵“星尘遗光”号,从一个巨大的裂口驶入了残骸内部。
内部是一片更加彻底的黑暗与死寂。巨大的舱室空旷无比,所有的设备都已被拆除或风化,只留下固定的基座和断裂的线缆。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灰黑色的尘埃“积雪”。
γ-03释放了几个微型探测单元,深入残骸更深处。
传来的影像令人震撼:一些舱室内,保存着相对完好的控制台和日志记录器的残骸。其技术风格比BPC-07前哨的“铸造者”更加原始,但核心逻辑一脉相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永恒模组:我以灾厄铸神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永恒模组:我以灾厄铸神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