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摇摇头:“朕不过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汲取教训罢了。汉武虽开拓西域,然耗费巨大,民力疲敝。朕欲以通商、文化缓慢渗透,辅以必要武力,以求长远实利,而非虚名。”
战略层面的补充方略已定,刘禅又将目光投回姜维的奏疏,关注起具体战术细节。
“伯约‘蜂鸟计划’甚好,三队探卒各司其职。然‘影卫’与‘暗行御史’中,亦有善于潜伏、刺杀之辈。可从中遴选高手,混入商队,或伪装成流浪的萨满、工匠,目标直指南匈奴各部之神箭手、驯马官、乃至负责后勤调度之文吏。”刘禅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两军对垒,非只战场争锋。使其神射手莫名毙命,良马成批病倒,粮草调度失灵,其战力未战先损三分。”
诸葛亮颔首:“此乃‘斩翼’之策,可行。臣会令史阿精心挑选人手,制定详尽计划,务求隐秘有效。”
“至于阴山阻击战,伯约依托地形,以弩阵拒敌,堪称经典。然朕以为,可将新试制之‘霹雳神炮’(实验甲型)部署于此。”刘禅点了点舆图上阴山峡谷的两侧高地,“不必求其精度,只需在其骑兵冲锋最密集之时,发射火药包。其声如巨雷,火光迸裂,烟尘蔽日,南匈奴战马何曾见过此等场面?必惊骇炸营,阵型大乱。届时弩兵再行攒射,事半功倍!即便数炮失灵,亦无碍大局。”
“陛下奇思,正当其用!”诸葛亮眼中一亮,“此物用于守险挫敌锐气,再合适不过。臣即刻令少府与将作监,优先保障阴山方向‘霹雳神炮’及火药包之调配与熟练操作工匠的派遣。”
“还有‘飞天球’。”刘禅续道,“伯约方略中未提及此物。朕以为,开战之后,至少需有两具‘飞天球’随军前进,于阴山之战、龙城奇袭乃至最终决战时,升空了望。其所见敌军动向、规模、指挥部位置,皆可以旗语或特定颜色的烟火向下传递。此乃我军之‘天眼’,至关重要。”
“臣已督促工匠日夜赶制,训练操作死士。开春前必有三具可用,届时两具随军,一具留于长安备用。”诸葛亮保证道。
“最后,便是粮草与医营。”刘禅思虑极为周密,“草原作战,伤病者众。除随军医师外,可重金招募关中、陇右熟悉外伤救治之医者,组建‘战地医营’,携带充足金疮药、麻沸散。另,多备牛车,改造为可载伤兵之救护之车,随大军行动。力求减少非战斗减员,让士卒知即便负伤,亦有生还之望,方可提振士气,勇于拼杀。”
诸葛亮肃然起敬:“陛下仁德,体恤士卒至此,实乃三军之福!臣必妥善安排。”
君臣二人又就方略中诸多细节反复推敲,逐一补充完善,直至夜深。炭盆添了数次新炭,烛台也剪了数次灯花。
当最终方案大致底定,刘禅提笔,在一张空白的绢帛上开始书写给姜维的批复旨意。其内容既充分肯定了姜维方略的主体,又融入了方才君臣议定的各项补充与深化策略,尤其是关于设立“南匈奴自治区”的详细构想、对西域的“阶梯式”策略、特种作战、“霹雳神炮”与“飞天球”的运用以及战地医营的建立。
书写完毕,刘禅取出随身小玺,郑重钤印。
“八百里加急,即刻送往陇右姜维处。”刘禅将绢帛交给侍立的中书舍人。
“遵旨!”
中书舍人躬身接过,快步离去。沉重的宫门开启又合上,带入一阵凛冽的寒风。
***
就在未央宫中定下北征大计的同时,长安城内外的战争准备已如火如荼。
渭水匠作监的工棚里,热气蒸腾。老匠人郑五满脸烟灰,却目光专注地盯着坩埚中沸腾的铁水。他负责监制的“震天雷”外壳,要求内壁光滑以免卡住火药,外壁则需铸出均匀的棱角以增加破片杀伤。这需要极高的浇铸技巧。
“师傅,这最后一批铁范,您看看成不?”徒弟捧着一个刚刚冷却成型的铁壳,小心翼翼地问道。
郑五接过,借着炉火仔细察看,又用粗糙的手指细细摩挲内壁,半晌才点点头:“嗯,这批还行。记住这火候,这浇铸的速度!咱们手上出的家伙事,可是要给前线将士们杀胡虏报仇的!容不得半点马虎!”
“哎!记住了师傅!”徒弟们轰然应诺,干劲更足。郑五望向北方,仿佛能透过工棚看到那片雪原,心中默念:“儿啊,爹虽老,也能为你和孙儿,尽这份力了!”
北地郡校场,陷阵营的操练已近乎残酷。士兵们穿着沉重的铠甲,两人一组,扛着巨盾,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着披甲战马的猛烈冲撞。每一次撞击都发出沉闷的巨响,持盾的士兵往往被震得气血翻腾,虎口迸裂,却咬着牙死死顶住。
“顶住!腰杆挺直!脚扎稳!想想南匈奴人的马刀!你们身后就是同袍!”教官的吼声嘶哑却穿透全场。
陌刀手的训练则更加骇人。丈余长的陌刀挥动起来带着令人心悸的风声,他们练习的不是砍劈,而是“推”和“扫”,目标是模拟马腿高度的粗壮草桩。刀光闪过,草桩应声而断,切口平滑。练习间隙,士兵们互相用布条包裹着被刀柄磨得血肉模糊的双手,无人叫苦,眼中只有冰冷的战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强汉之墨色如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