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没亮,清江机械动力公司就已经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车间内、场地里都是人头攒动,有人扫地拖地,有人擦门窗、擦机器,有人搬移除外生产的一切杂物,有人在路边、房顶拔除一切杂草。
七点,瞿子龙揪着还有点宿醉的徐晓华,及机械公司瞿子晴、刘启、芮齐艳、杨再凯等人开了一个紧急会议,部署接待南开记者的相关工作。
从厂区环境卫生、生产秩序维护,到采访路线安排、汇报材料准备,甚至细节到工人着装精神面貌,都再次做了安排。
“不仅要让记者看到我们的产品,”瞿子龙强调,“更要让他们看到我们龙华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这是一次全面的检阅。”
整个机械公司,都因为市报、电视台记者的即将到来,而笼罩在一种紧张又自豪的氛围里。每个人走路都带着风,仿佛待会要接受检阅的不是公司,而是他们自己。
“行,赶紧下去再次事无巨细地叮嘱一遍,”瞿子龙拍拍手为大家鼓劲,也示意大家尽快奔赴战场,“记者九点就会到,不准给我出任何纰漏!”
然而,就在准备大家起身时,办公室职员来报:“瞿总,市里来电话了,采访时间推迟到上午十一点!”
大家微微松了一口气,
又一个消息传来,让大家紧张的心情里,掺杂进一丝别样的情绪:
“有一辆挂着外地牌照的吉普车,一路打听着重重地开进了西坡,停在了总公司门口。”
车上下来的人,自我介绍是省城一家大型国营百货公司的采购科长,姓孙。他指名道姓,要找龙华机械公司能做主的人。
“我们听说,你们这儿能生产一种……双缸的摩托车?”孙科长被请进会议室,茶水都没喝一口,就开门见山,语气里带着几分审视和怀疑,“有现车吗?如果质量确实过硬,我们百货公司可以考虑采购一批。”
“有车!”瞿子龙言简意赅,“闯将”,还未正式亮相,便已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大考”,让瞿子龙内心复杂。
孙科长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目光带着国营大单位特有的审视,在徐晓华、刘启和瞿子龙之间来回移动。
“瞿总,年轻有为啊。”孙科长呷了口茶,语气不冷不热,“我们百货大楼,是省里重点扶持的窗口单位,卖出去的东西,代表的可是咱们省的脸面。嘿嘿,双缸摩托?有点意思!闻所未闻,单缸的都还凑合,双缸的……技术过关吗?”
他的质疑毫不掩饰。这也难怪,在八十年代中期,摩托车对于普通家庭还是奢侈品,更是技术实力的象征。一家县级企业能造出来,还说是双缸的,听起来确实像天方夜谭。
徐晓华刚想开口,瞿子龙却微微抬手制止了他。
“感谢孙科长百忙之中亲自过来,”瞿子龙笑容平和,不见丝毫恼怒,“技术过不过关,口说无凭。刘厂长,你带孙科长去车间,看看我们刚下线的‘闯将’,顺便……让老师傅们启动一下,听听声音。”
刘启立刻起身:“孙科长,这边请。”
孙科长将信将疑地跟着去了。
约莫半小时后,几人返回会议室。孙科长的表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之前的倨傲收敛了不少,眼神里多了几分惊奇和探究,但职业性的谨慎让他依旧没有松口。
“车看着……是有点意思,声音也特别。”他坐下,斟酌着词句,“但光看样车不行啊。产量跟得上吗?质量能稳定吗?还有最重要的,价格怎么样?我们是国营单位,采购流程要规范,价格要合理。”
正说着,会议室的门被敲响。瞿子晴探进头来,脸色有些紧张:“三儿,县府办来电话,说待会来的不止记者,可能还有省轻工厅的一位处长随行调研!”
屋里的几人心里都是一咯噔。市电视、报纸采访已经是大事,再加上省厅的领导,这关注级别瞬间又拔高了一截。
孙科长显然也听到了这话,敲桌子的手指停住,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再次看向瞿子龙时,脸上的笑容真诚了不少:“瞿总,看来你们清江机械这是要一鸣惊人啊。这样,咱们也别说虚的。”
他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如果……我说如果,你们的产品确实经得起考验,价格也合适,我们百货公司可以先下一笔订单,两百台。算是支持地方优秀企业,也给市场探探路。怎么样?”
两百台!徐晓华和刘启呼吸都微微一窒。这对于一条刚刚打通、还未完全成熟的生产线来说,绝对是一个充满诱惑又压力巨大的数字。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瞿子龙身上。
瞿子龙没有立刻回答。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孙科长,扫过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也扫过身边几位核心骨干紧张而又期待的脸。
“孙科长,”他终于开口,声音沉稳得不似一个年轻人,“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两百台订单,我们清江机械很想接,也必须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带着手机重生1985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带着手机重生1985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