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陆仲举便住在了高伸府中。第二日一早,高伸上朝归来,刚回到府中,便急匆匆地找到陆仲举,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又有几分无奈:“仲举,今日上朝,天觉相公(张天觉)可把我们折腾坏了。他说要编一部《政典》,记录历代治国之法,还任命我为校证官,负责核对典籍,这差事可不好做啊。”
陆仲举闻言,心中一动,脱口而出:“大人,这《政典》不过是《周官六典》中的一部分罢了。《周官六典》涵盖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囊括了官制、礼法、赋税、军事等诸多方面,比单独编一部《政典》全面得多。既然要革新朝政,为何不直接编撰完整的《周官六典》,反而只取其一呢?”
高伸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这一点。仔细一想,陆仲举说得确实有道理——《周官六典》是古代治国的经典,若能完整编撰,不仅能为朝廷提供借鉴,还能彰显革新的决心。他连忙说:“仲举,你这话很有见地!你不如写一篇文章,详细论述编撰《周官六典》的好处,我替你呈给天觉相公,说不定能得到他的赏识。”
陆仲举听到这话,猛然想起梦中神明的话——“上书言事,方能发迹”。原来神明说的“机遇”,竟在这里!他再也没有犹豫,连忙说:“大人,我这就写!”
高伸立刻让人备好笔墨纸砚,陆仲举坐在桌前,思路泉涌。他结合当下朝政弊端,详细阐述了《周官六典》的价值,提出编撰《周官六典》可“规范官制,减轻赋税,安抚百姓,强化军事”,还给出了具体的编撰方案。他写得又快又好,不到一个时辰,一篇《请编周官六典疏》便完成了。
高伸拿起奏疏,仔细阅读了一遍,越看越满意,连声称赞:“好!好!仲举,你这篇奏疏,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定能打动天觉相公!”他当即叫来府中的楷书吏,让他们立刻誊写奏疏,随后便拿着誊写好的奏疏,匆匆赶往相府。
张天觉正在相府中为编撰《政典》的事烦恼,听说高伸前来,便让他进来。高伸将陆仲举的奏疏递上去,说:“相公,此乃下官故人之子陆仲举所写,他认为编撰《周官六典》比《政典》更有价值,下官觉得颇有道理,特来呈给相公。”
张天觉接过奏疏,仔细阅读起来。起初他还面带疑虑,可越看越惊讶——陆仲举不仅对《周官六典》了如指掌,还能结合当下朝政提出具体建议,句句切中要害,正是他革新朝政所需要的人才!读完奏疏,张天觉一拍桌子,大声说:“此人有才!如此人才,怎能埋没?”
当即,张天觉便下令召见陆仲举。陆仲举接到诏令,心中既紧张又激动,跟着高伸来到相府。见到张天觉后,他从容不迫,不仅详细阐述了编撰《周官六典》的计划,还对张天觉提出的其他革新举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言辞恳切,条理清晰。
张天觉对陆仲举的才华十分赏识,当即上奏皇帝,请求任命陆仲举为迪功郎,参与编撰《周官六典》。皇帝见张天觉极力推荐,又看了陆仲举的奏疏,也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才,便准了张天觉的奏请。
接到任命的那天,陆仲举站在相府门口,望着京城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从被逐太学的失意,到重返京城的迷茫,再到如今得遇伯乐,踏入仕途,这一路的艰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欣慰。他想起连续三夜的梦,想起高伸的相助,更明白——机遇从来都留给有准备的人,若不是自己多年来从未放弃读书,从未忘记心怀天下,即便有神明指引,也抓不住这机遇。
此后,陆仲举在迪功郎任上,兢兢业业,全力协助编撰《周官六典》,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深得张天觉和同僚的认可。后来,他又因政绩突出,不断升迁,最终成为了一名清正廉洁的官员,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而陆仲举“梦神指引,上书发迹”的故事,也在京城流传开来。有人说,是神明庇佑,让他得以施展才华;也有人说,是他自身的才华与坚持,才换来了机遇。无论如何,这个故事都告诉人们:人生或许会有低谷,但只要不放弃希望,不停止努力,机遇终会在不经意间降临,而那些曾经的挫折,终将成为通往成功的阶梯。
喜欢饮茶杂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饮茶杂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