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刘道昌关上门,又仔细看了一遍书册。他按照书册上的记载,找来了纸笔和朱砂,试着画了一道治病的符咒。没想到,他第一次画符,就画得有模有样,符咒上仿佛萦绕着一股淡淡的灵气。
第二天一早,邻居家的孩子突发高热,哭闹不止,找了几个郎中来看,都束手无策。刘道昌听说后,犹豫了一下,还是拿着自己画的符咒,来到了邻居家。
“我有个法子,或许能治好孩子的病。”刘道昌对孩子的母亲说。
孩子的母亲看着刘道昌,脸上满是怀疑——谁不知道他是个混不吝的兵卒,怎么会治病?可看着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样子,她也实在没别的办法,只好点了点头:“那就请你试试吧。”
刘道昌按照书册上的口诀,将符咒烧成灰,兑在温水里,喂孩子喝了下去。然后,他又对着孩子,轻声念了一段安神的咒语。没过多久,孩子的哭声渐渐停了下来,脸上的红晕也慢慢消退,竟沉沉地睡了过去。
“真……真的好了?”孩子的母亲又惊又喜,连忙给刘道昌跪下磕头,“多谢恩公!多谢恩公!”
刘道昌连忙扶起她,心里也满是欢喜——他没想到,这符咒真的有这么神奇的效果。从那以后,刘道昌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再也不去酒肆寻衅滋事,而是潜心研究书册上的符咒之术。他按照书册上的记载,绘制了真武大帝的画像,挂在屋里,每日焚香祭拜。
渐渐地,刘道昌会治病的消息,在豫章城传开了。有人得了疑难杂症,找郎中治不好,就来找刘道昌。他治病的方法很简单,有时是让病人喝符水,有时是让病人用香炉灰敷在患处,有时是将画了符咒的枣子念咒后让病人吃下,却总能药到病除。
每次治病前,刘道昌都会对病人说:“你且回去,夜里必有报应,保管让你如意。”而事实也正如他所说,凡是经他治疗的病人,到了夜里,病情都会明显好转,没过几天就能痊愈。
有一次,豫章城周边爆发了牛疫,农户家里的牛接二连三地病倒,不吃不喝,很快就奄奄一息。农户们急得团团转,牛是农家里的命根子,没了牛,庄稼就没法种了。有人想起了能治病救人的刘道昌,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请他去看看牛。
刘道昌跟着农户来到田里,看着那些病倒的牛,心里也没底——书册上没说过能治牛疫啊。可看着农户们期盼的眼神,他还是决定试一试。他取出纸笔,按照治病的符咒,稍作修改,画了几道符,然后烧成灰,兑在水里,给生病的牛灌了下去。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那些原本奄奄一息的牛,竟然都站了起来,开始吃草了!农户们欣喜若狂,纷纷提着自家的鸡蛋、粮食,来感谢刘道昌。
久而久之,豫章城的百姓们都对刘道昌敬佩不已,再也没人把他当成以前那个“亡赖兵子”。大家商量着,凑钱在城里盖了一座真武堂,请刘道昌住进去,方便他为百姓们治病。
真武堂建成后,刘道昌发现,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多,堂里的水很快就不够用了。他想在堂前凿一口井,取水给病人用。可刚挖了没几下,地面突然涌出一股清泉,泉水甘甜清冽,喝起来格外爽口。他让人继续往下挖,竟挖出了一口早已废弃的古井,泉眼正是从古井里冒出来的。
“这一定是真武大帝保佑!”百姓们纷纷感叹,对刘道昌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刘道昌的符咒之术越来越有名,不仅豫章城的百姓来找他治病,连周边州县的人,也慕名而来。可他始终记得梦中老者的告诫,从未将那本《真武符咒秘录》示人,就算是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书册的存在。他只挑选了十几道常用的符咒,刻在真武堂的石碑上,方便百姓们临摹使用。
有人曾问过刘道昌,他的符咒之术是从哪里学来的。他只是笑着说:“是一位仙人在梦中传授我的,我不过是替仙人济世救人罢了。”
后来,刘道昌一直在真武堂里为百姓们治病,直到晚年。他一生没有娶妻生子,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济世救人上。豫章城的百姓们感念他的恩情,在他去世后,为他立了一座祠堂,和真武大帝的神像供奉在一起。
直到很多年后,豫章城的百姓们还在流传着刘道昌的故事——那个曾经混迹市井的兵卒,因为一场滕王阁的异梦,幡然醒悟,习得仙术,最终成为了受人敬仰的济世高人。而那座真武堂,那口古井,还有石碑上的符咒,也一直留在豫章城里,见证着这段传奇,也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
喜欢饮茶杂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饮茶杂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