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川的轮椅被推到窗边。他望着远处的海平面,轻声说:“当年我们怕深渊太孤独,现在才懂,最孤独的是人类——直到学会和另一个文明分享记忆。”
尾声
二〇八五年秋,青岛海洋科学城的樱花树下,“深渊信使十一号”的模型揭幕。底座上刻着三代科学家的名字,还有一行小字:“致所有共享记忆的生命。”
林小深抱着刚满周岁的小孙女,她肉乎乎的手指正指着模型上的“小星”。苏念坐在旁边的轮椅上,怀里捧着“深渊信使”族群的最新记忆投影——那是一片发光的海,人类的潜艇、深海的热泉、飞翔的海鸟,还有无数巨型章鱼的触腕,正共同托起一轮温暖的太阳。
“爷爷,”小孙女奶声奶气地问,“大海里有会讲故事的章鱼吗?”
林小深笑了,把孙女的小手贴在自己心口:“有啊。它们的故事,就是我们和地球的故事。”
而在米的海底,“记忆承载者”正展开新的触腕。它的发光斑点在天空中投射出最后一行字:
“记忆永不落幕,因为总有人,愿意倾听。”
(本章完)
创作注记
本章以“记忆传承”为核心,将深海探索升华为文明对话的终极形态:
科学浪漫:生物电记忆存储、共生菌基因链编码等设定,基于现实中微生物的信息传递机制(如细菌通过群体感应传递信号)与神经科学对记忆存储的研究,赋予科幻设定科学底色。
文明互鉴:“深渊信使”记录的人类航海史、工业污染与环保努力,打破“人类中心”叙事,展现深海生物作为“沉默史官”的视角——它们不仅是被观察者,更是文明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代际闭环:林小深怀抱的孙女、苏念的诗句、周川的感慨,形成“倾听-记录-传递”的情感链,呼应首章“深渊是生命摇篮”的命题。
希望指向:结尾“共同托起太阳”的影像,传递“所有生命共享记忆”的哲思——当我们学会与他者共享故事,文明便真正实现了共生。
深海的记忆,终将成为人类文明的镜子。当我们凝视那些发光的斑点,看到的不仅是深渊的故事,更是自己与万物相连的轨迹。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