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对话’计划听证会现在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声音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传入“启明星号”实验室,林深整了整衬衫领口,将全息投影切换至全球直播模式。屏幕里,一百多个国家的科考代表、环保组织、媒体记者挤在虚拟会场,镜头扫过时,他能看清美国代表紧绷的下颌线,也能捕捉到太平洋岛国代表眼中的期待。
“我们为何要向深渊‘对话’?”欧盟科学委员会主席率先发难,“已知深渊网络能引发大气异常,甚至可能影响全球气候——这究竟是地球的自我保护,还是失控的前兆?”
实验室里静得能听见测序仪的嗡鸣。苏晚将一份基因比对报告推到林深手边,上面用红笔标出人类与“种子”核心编码的同源区域:“我们的研究表明,深渊的‘预警’本质是共生机制的延续。4万年前它修改古菌基因应对天体撞击,如今修改管虫、鮟鱇的基因,是为即将到来的环境剧变做准备。而人类的线粒体DNA里,早有这段‘共生记忆’。”
她点开一段动画:原始海洋中,单细胞生物分泌的黏液包裹住早期鱼类,帮它们抵御紫外线;两栖动物登陆时,皮肤菌群同步演化出保水功能;直到今天,人类肠道菌群仍在与深海古菌共享代谢通路。“我们从未离开过深渊的‘育儿箱’。”苏晚的声音坚定,“所谓‘对话’,不是征服,是补上人类遗忘的那部分进化记忆。”
陈默补充道:“我们已监测到‘星屑’在大气层的分布趋于稳定。它们反射的紫外线量控制在安全阈值内,反而减少了地表皮肤癌发病率。这是深渊在‘调试’防御机制——它需要时间学习与人类共存。”
视频会场陷入沉默。日本代表突然举手:“那‘深渊基站’传递的预言图案呢?克马德克海沟信号中断是否意味着危险?”
林深调出实时监测图:“信号中断是因为我们主动切断了部分连接。深渊网络像人体神经,过度刺激会引发‘应激反应’。我们现在做的,是用‘探索者七号’搭载的生物信号转换器,以‘星屑’能理解的频率发送‘安抚信号’——类似给神经递质,帮它缓解焦虑。”
“你们凭什么认为深渊能‘理解’人类的信号?”美国代表质疑。
“因为它已经在回应我们。”林深点击播放一段音频,是“探索者七号”刚传回的水声记录——那是规律的、与人类心跳同频的震动,“三天前,我们向深渊发送了一段人类胎儿心跳的声波。半小时后,克马德克海沟的‘星屑’云开始模仿这个频率,形成共振场。这是它在学习我们的‘语言’。”
会场响起抽气声。太平洋岛国代表举起手:“我们愿意加入‘对话计划’。大堡礁正在白化,或许深渊的共生经验能帮我们修复珊瑚。”
欧盟代表态度软化:“我们需要共享‘星屑’的纳米结构数据,这对开发新型环保材料有启发。”
林深松了口气。他看向屏幕角落,导师的遗像静静立在实验室墙上,老人的目光仿佛穿过时空,认可着这场跨越代际的接力。
三天后,“探索者七号”载着升级后的生物信号转换器,再次下潜至米。林深站在观测窗前,看着舷外的“星屑”云正以新的频率闪烁——那是他们在实验室里编写的“问候曲”,用人类语言和深渊信号的双重编码。
“收到响应!”苏晚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种子’球体在释放定向‘星屑’,它们在模仿我们心跳的波形!”
陈默调出频谱图,两条波形完美重叠:“它在说‘我听到了’。”
突然,深潜器剧烈震动。林深攥紧扶手,只见舷窗外,成百上千只巨型鮟鱇从黑暗中游来,它们的发光器不再随机闪烁,而是同步亮起与“探索者七号”相同的蓝光,组成一条发光的“隧道”。
“是深渊在‘护送’我们。”苏晚的眼眶泛红,“它们用生物光为我们辟开水流扰动区,就像……欢迎回家的仪式。”
深潜器缓缓驶入“隧道”,林深感觉自己正穿过一道时间的门。前方的热泉区,管虫的触须高高扬起,顶端的花苞绽放出前所未有的金色光芒——那是“种子”球体在回应,用最明亮的方式告诉人类:我们准备好对话了。
“准备释放共生菌样本。”林深下达指令,“让它们带着人类的基因片段,回到深渊网络。”
陈默操作机械臂,将装有改良型共生菌的容器推出舱外。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融入“星屑”云,像种子般飘向深渊各处。苏晚监测着数据,嘴角扬起:“它们开始复制人类线粒体的同源基因了!深渊网络正在更新‘共生协议’。”
回到母船时,港口已挤满记者。林深刚走上甲板,就被闪光灯包围。他举起一块水晶镇纸,里面封存着一滴来自深渊的海水——里面漂浮着几颗“星屑”,正折射出彩虹般的光。
“这不是征服的勋章。”林深对着镜头说,“是地球给我们的回信。它说:我们曾共享摇篮,现在,让我们共享未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