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渔村广场比往常热闹许多。娜拉和玛拉在帐篷前支起桌子,上面摆着贝壳标本、监测数据图表,还有苏念设计的"减塑打卡"海报。老图搬来音响,播放着改编的环保渔歌,歌声里混着海浪声,飘向远处的海沟。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教大家做'家庭水质检测'!"娜拉举起试管,"只需要这几样东西——pH试纸、温度计,还有这个自制的检测盒!"她打开木盒,里面整齐摆放着小瓶子、滴管和比色卡,"学会后,你们就能在家测自来水、鱼缸水的质量啦!"
人群里挤过来几个家长。玛拉的妈妈举着手:"我家妞妞昨晚说要测家里的鱼缸水,我正愁怎么弄呢!"老图的儿媳抱着刚会走路的小孙子:"我家宝宝天天玩沙子,手脏得很,能测测沙滩水吗?"
"当然可以!"娜拉笑着递过检测盒,"测沙滩水要特别注意——如果有油污,试纸会变成黑色,那就是塑料微粒在捣乱!"
隔壁帐篷里,玛拉正在教老人们用手机APP。她戴着老花镜,耐心地解释:"您看,点这里上传垃圾照片,AI会自动识别是什么类型的塑料。积满100张,就能兑换环保购物袋!"
老黄头戴着厚厚的眼镜,手指在屏幕上抖:"我这老眼昏花的,能看清吗?"
"能的!"玛拉调大字体,"您拍张照片,我帮您上传!这张是塑料瓶盖,算2分;那张是食品包装袋,算3分……"
老黄头乐了:"我年轻时候是村里的会计,最喜欢算分数了!"他掏出老花镜戴上,认真地对着手机屏幕,"我要攒够100分,给孙子换个新书包!"
广场的另一角,苏念和周川在调试新到的水质监测设备。几个渔民围过来,好奇地看着闪烁的屏幕。
"这玩意儿能测什么?"渔民阿强问道。
"测水温、盐度、溶解氧,还有重金属含量。"苏念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如果数值异常,会自动报警,我们就知道海水出问题了。"
"那要是出问题了,咱们能做啥?"阿强摸着下巴。
"您能做的可多了!"周川笑着说,"比如少用化肥,防止农田污水流入大海;比如不乱扔渔网,给海洋生物留条活路。"
阿强点点头:"行,我回去就跟村里人说,以后施肥要离河边远点!"
傍晚时分,广场上的人渐渐散去。娜拉收拾着桌上的贝壳标本,发现每个检测盒里都多了些小礼物:老黄头塞了颗糖果,阿强放了包饼干,玛拉的妈妈放了朵手工花。
"看!"娜拉举起贝壳项链,"今天又有五个同学报名加入我们的小组!"她把报名表递给林深,"林叔叔,我们的'种子',又要发芽了。"
当晚,林深坐在实验室里,整理今天的活动照片。照片里有孩子们教老人用手机的专注,有家长们认真做检测的神情,有老人笑着帮孙子系红领巾的温暖。他想起三年前那个孤独的下潜之夜,想起林夏在病床上的叮嘱,想起孩子们今天的笑脸。
"小夏,"他轻声说,"你看到了吗?我们的种子,已经长出了绿芽。它们不仅在汤加海沟生长,还在每个参与的人心里,扎下了根。"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咸涩的海雾。林深知道,这不是结束。
第二天,渔村的广播里传来老图的声音:"各位乡亲,今天下午两点,我们在海滩举行'守护海'活动!请大家带上垃圾袋,一起清理海滩!"
娜拉和玛拉在沙滩上布置活动现场。她们用贝壳拼出"保护海洋"的图案,用废弃渔网做了个巨大的"海洋精灵"雕塑。老图带着村民们扛着垃圾袋走来,孩子们举着自制的标语牌:"垃圾不落地,海洋更美丽!"
"开始清理!"老图一声令下,大家分散在沙滩上,捡拾塑料瓶、食品包装袋、废弃渔网。娜拉教大家识别不同类型的塑料,玛拉记录捡拾的数量,苏念用APP扫描垃圾照片,上传到云端。
林深站在旁边,看着这热闹的场景。他想起林夏的笔记本里写的:"每个人都是海洋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它。"如今,这句话变成了现实——渔民、孩子、老人,每个人都在为这片海努力。
清理活动结束时,沙滩上堆起了小山一样的垃圾。老图看着这些垃圾,叹了口气:"没想到咱们平时不经意间,扔了这么多东西。"
"但我们现在捡起来了!"娜拉笑着说,"而且我们学会了少扔,学会了分类,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大海。"
玛拉补充:"这些垃圾会被送到处理厂,变成新的东西。就像生命一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夕阳西下,海面上泛起金色的波光。共生体的发光微生物群像流动的星河,从深海缓缓升起,仿佛在回应人们的努力。林深望着这一切,摸出颈间的挂坠,金属表面映着夕阳的光。
"小夏,"他轻声说,"我们没有辜负你的期望。这片海,正在变好。这些人,正在学会守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