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退了。”周川盯着恢复平稳的深度表,“最后一次声呐扫描,目标朝东南方游去,速度比来时慢了40%。”
苏念调出生物样本数据:“我们收集到了脱落的甲片碎屑、黏液样本,还有……”她举起一个密封管,“触须上的发光息肉,虽然被电弧烧了一半,但共生菌还活着。”
林深接过样本管,在灯光下转动。幽绿的息肉表面,纳米级的共生菌正在有序排列,像一片微型星图。他想起二十年前在热泉口发现的管蠕虫,也是通过共生菌适应极端环境——但这次的进化速度,远超自然规律。
“那些金属微粒……”苏念的声音低下去,“它们在生物体内富集,触发了Hox基因的异常表达。就像给进化按了快进键,让这种原本该灭绝的古生物,以畸形的方式重生。”
周川擦了擦机械臂的油污:“所以是人类丢的垃圾,养出了这个怪物?”
舱内陷入沉默。林深望着逐渐明亮的海水,想起出发前在甲板上见过的记者——对方举着“人类探索深渊”的标语,说要拍一组“震撼世界的照片”。此刻他突然明白,有些“震撼”,本不该存在。
“明天上午十点,召开紧急会议。”林深的声音斩钉截铁,“把所有数据同步给海洋研究所,特别是金属微粒和基因变异的部分。另外……”他看向苏念,“联系法医基因库,比对这种生物和已知古生物的亲缘关系。”
苏念点头,手指在平板上快速记录。周川则开始检查受损的尾翼:“修不好的话,返航得靠拖船。不过……”他抬头笑了笑,“至少咱们拍到了活体的深渊巨怪,够《国家地理》做三期特刊。”
林深没有笑。他想起那生物受伤时,伤口渗出的不仅是血,还有细小的塑料碎片。人类以为把垃圾沉进海底就万事大吉,却不知那些聚乙烯、聚苯乙烯,正沿着食物链逆流而上,最终在深渊里酿出怪物。
潜水器继续上浮。阳光穿透海水,先是一道模糊的金线,接着铺成金色的穹顶。林深望着逐渐清晰的海面,轻声说:“下次再来,我们带的不是采样器,是垃圾清理机器人。”
苏念和周川同时抬头看他。在这位年轻队长的眼睛里,他们看见了比深渊更幽邃的东西——那是对自然的敬畏,和改变现状的决心。
当“蛟龙-Ⅸ”号的舱门打开,咸湿的风涌进来时,林深知道,这场与深渊的对峙,才刚刚开始。而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巨型生物的样本,更是人类必须直面的真相。(全文完)
扩写说明
环境细节:强化深海压力感(钛合金外壳嗡鸣、空气粘稠度变化)、光线层次(阳光穿透海水的动态),增加“金属黏液凝结”“发光息肉符号”等具象化场景。
科技设备:细化潜水器型号(蛟龙-Ⅸ)、受损部件(尾翼液压杆、电磁脉冲器)、检测仪器(质谱扫描、视网膜投影数据流),提升专业真实感。
人物塑造:通过“苏念擦咖啡杯”“周川处理灼伤”等小动作,展现团队默契;林深的“后颈冷汗”“凝视海面”等细节,深化其责任感。
生物设定:补充进化逻辑(污染催化Hox基因异常)、共生机制(发光息肉的纳米菌群)、威胁升级(信息素干扰神经递质),增强悬疑感。
主题升华:结尾由“对抗怪物”转向“反思污染”,通过林深的决心点题,呼应环保内核。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