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基础2000字)
暮色浸染着太平洋的浪尖,将“探索者二号”科研船的轮廓镀上一层柔和的靛蓝。林深站在甲板尾部的观测台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全息终端的边缘——这台设备记录着过去三个月里每一次深海探测的数据波动。远处,最后一抹夕阳正沉入海平面,将云层染成紫红色的渐变,像极了他们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处见过的暗影物质的色泽。
“林博士,全球深海监测网的最新报告。”苏念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捧着一叠打印纸,发梢还带着实验室里特有的凉意。她将文件放在观测台的护栏上,最上面一张是环礁群生态修复的对比图:三个月前的红斑区如今已被葱郁的绿意覆盖,管虫群落的发光频率稳定在自然基准值的±3%以内,“联合国海洋保护署刚刚确认,环礁群的生态稳定性已恢复到干扰前水平。”
林深接过文件,目光扫过那些跳跃的数字与图表。三个月前,当他们摧毁神秘势力的意识传导装置时,这片海域还笼罩在诡异的红色警报中——管虫集体异常游动、珊瑚白化加速、热泉区的化学平衡被打破。而现在,那些曾被视为“异常”的数据正逐渐回归基准线,像一场风暴过后的海面,重新归于平静。但他知道,这种平静之下依然暗流涌动。
周川从机械工作室探出头来,机械臂的关节处还缠着半截电线,手里举着一个巴掌大的金属盒子:“最新款深海守护者探测器!我给它装了自适应声呐和生物亲和涂层,现在不仅能监测异常能量波动,还能识别三百种以上深海生物的应激反应。”他咧嘴一笑,露出两颗调皮的虎牙,“对了,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小蓝’,纪念咱们在深渊里救的第一批管虫。”
林深无奈地摇头,却忍不住笑了。他接过探测器,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外壳,仿佛又回到了三个月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当时,他们乘坐潜水器下潜到环礁群海底,面对着因意识传导装置干扰而狂躁的管虫群,周川就是用这台探测器的原型机,帮助他们找到了装置的隐藏位置。而如今,这台升级版的探测器将成为他们守护深蓝的新伙伴。
“老林,咱们接下来怎么办?”苏念指着窗外渐暗的海面,“虽然环礁群稳定了,但神秘势力肯定不会就此罢休。我总觉得……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林深望向海平面尽头,那里的夜幕正缓缓降临,星星点点的渔火在海面上闪烁。他想起在深渊里,晶体堡垒散发出的蓝光曾与管虫的发光频率产生过诡异共鸣,而如今,那种共鸣似乎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深海某处。“继续监测。”他合上文件,声音坚定,“但不仅是监测——我们要主动寻找深海生态的‘钥匙’,找到那些能让海洋自我调节的力量。”
第二部分(扩写4000字)
深夜的科研船灯火通明,林深、苏念和周川围坐在中央实验室的全息投影前,投影上显示着全球深海监测网的实时数据流。红色的警报标记已经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绿色稳定区和黄色待观察区。但林深的目光却停留在太平洋某处不起眼的坐标点上——那里的数值曲线偶尔会出现微小的尖峰,像是深海某处的心跳。
“这个小尖峰已经持续一周了。”苏念放大那片海域的监测图,指尖点在一组异常数据上,“深度约9000米,靠近马里亚纳海沟的东南延伸带。那里不是我们之前重点监测的区域,但最近的能量波动频率……和晶体堡垒的残留信号有0.3%的相似度。”
周川凑近观察,机械臂上的传感器发出轻微的嗡鸣:“我调取了那片区域的过往数据,三个月前还没有任何异常。但最近半个月,每隔三天就会出现一次短暂的能量峰值,持续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他顿了顿,“像是某种……周期性的唤醒信号。”
林深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深渊里的画面:晶体堡垒中央的蓝色晶体缓缓旋转,暗影物质如潮水般涌动,意识共振场扭曲了周围的空间。他忽然睁开眼:“不是唤醒信号——是共鸣残留。”他指向投影上的数据曲线,“神秘势力当年试图用晶体堡垒的频率控制海洋生物,但他们的装置被摧毁后,部分能量可能以更隐蔽的方式残留在了深海地质结构中。而现在,某种自然因素正在激活这些残留能量。”
“你是说……”苏念的眼睛亮了起来,“深海里可能还藏着晶体堡垒的‘碎片’?或者类似的结构?”
“不一定是实体。”林深摇头,“可能是能量印记,也可能是某种特殊的地质构造——比如富含特定矿物质的岩层,在特定条件下会产生与晶体堡垒相似的频率。”他调出马里亚纳海沟的3D地形图,指向东南延伸带的一处凹陷,“这里,深度9200米左右,是海沟最陡峭的断层带之一。根据地质模型,这里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可能催生特殊的能量反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马里亚纳海沟里的巨型生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