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网络链接,如同一条几乎被遗忘的、布满灰尘的蛛丝,颤巍巍地连接着“方舟”与外部喧嚣的数据海洋。雷克斯的意识沿着这条脆弱的通道谨慎前行,时刻警惕着议会的监控网络。
链接的尽头,并非什么机密数据库,而是一个界面古朴、访问量极低、几乎停留在几十年前技术水平的公共考古学数字档案馆。这里存储着大量未经严格验证的民间传说、地方志怪、以及业余考古爱好者的推测文章,数据冗杂,真伪难辨。
在浩瀚如烟的信息垃圾中寻找“创世库”和“共鸣器”的线索,无异于大海捞针。
雷克斯调动起所有关于“信息筛选”、“模式识别”、“神话符号学”的记忆特质,如同设置精密的滤网,高速浏览着海量数据。
无数光怪陆离的信息掠过他的意识:关于失落大陆的传说,古代超文明遗迹的猜想,神秘器物的记载……大部分都荒诞不经,缺乏实证。
时间在飞速流逝。每一次秒针的跳动,都意味着“方舟”的能源储备在消耗,外部议会追踪的风险在增加。
就在他几乎要认为这条线索毫无价值之时——
一份扫描自某本极其冷门的、早已绝版的古代神话研究笔记的电子档,吸引了他的注意。
笔记中提到了一个在许多古老文明创世神话中共有的模糊概念——“铸造世界之所”或“万法之源庭”,在一些残破的泥板文和岩画中,它被描绘成一个“回荡着最初心跳的山脉”或“藏有调和万物之锤的熔炉”。
作者推测,这可能是先民对某种自然奇观或早期高科技文明的扭曲记忆,并备注了一个他自己也无法确认的猜想:某些地区的古老地质传说中,将特定频率的地脉震动视为“世界之心”的跳动,而能与之“共鸣”者,或许能找到“创世之秘”。
地脉震动?共鸣?
这两个词瞬间与“地脉回响”和“共鸣器”联系了起来!
笔记的作者还附带了一张模糊的、临摹自某处古老岩画的照片。画中描绘着一个扭曲的、非欧几里得几何形态的建筑结构,悬浮在一片山脉之上,其下方的地脉被描绘成如同琴弦般振动的线条。岩画的一角,有一个剥落严重的符号,勉强能辨认出是一个锤子与音叉的结合体图案。
作者在旁边标注:“疑似‘调和之锤’或‘共鸣器’的象征?”
雷克斯的心脏(意识核心)猛地一跳!
就是它!虽然隐晦,但这几乎可以肯定就是指的“共鸣器”!
那么“创世库”,是否就是指那个“铸造世界之所”?它在哪里?
他立刻以岩画中的奇特建筑形态和“回荡着最初心跳的山脉”为关键词,在档案馆中进行交叉检索。
这一次,范围缩小了许多。
最终,三份资料浮出水面:
1. 一份气象学报告:指出全球有数个区域存在无法用常规地质活动解释的、极其微弱却稳定的特定频率次声波散发,来源未知。
2. 一份探险家日记:记录其在某座被称为“回音山脉”的无人区深处,听到过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有规律的“心跳声”,并伴有奇怪的电磁干扰,设备全部失灵。
3. 一张极其古老的卫星照片(分辨率极低):拍摄到“回音山脉”核心区域在某次雷暴天气中,云层短暂散开时,似乎有一个模糊的、与岩画中结构相似的阴影一闪而过!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同一个地点——那座被称为“回音山脉”的、位于大陆板块交界处的古老而荒芜的山脉!
那里,极有可能就是“创世库”的所在地!而“共鸣器”,或许就在其中!
找到了目标,但如何前往?他现在是数据幽魂,“方舟”能源匮乏,无法跳跃,议会肯定在全球搜捕他们。
直接连接“方舟”的网络接口,远程访问回音山脉地区的网络?那里的基础设施恐怕极其落后,甚至可能没有覆盖。
需要一个中间节点。一个能连接偏远地区与全球网络,又不易被议会注意到的节点。
他的意识再次在数据海洋中搜索,这一次,寻找的是那些位于回音山脉附近区域的、接入网络的设备。
搜索结果寥寥无几。最终,他只找到了一个——一座建立在回音山脉边缘、用于监测地震和气候的无人自动观测站。
这个观测站设备老旧,依靠太阳能和蓄电池运行,通过一条时断时续的卫星链路与外界传输数据,带宽极低,几乎被现代网络遗忘。
就是它了!
雷克斯的意识立刻沿着卫星链路,小心翼翼地向那座观测站潜去。
接入过程很顺利。观测站的防火墙几乎不存在。他很快获得了控制权。
通过观测站的传感器,他“看”到了眼前的景象——连绵起伏的、荒凉而壮观的褐色山脉,天空中有厚重的云层盘旋。数据读数显示,这里的次声波和电磁干扰异常强烈,与资料记载吻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时光折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时光折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