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盾环保的监测方案对接会在临时会议室里继续,苏晚指尖按在平板电脑的施工平面图上,指尖划过标注的“西北侧扬尘监测点”,声音清晰而坚定:“这里靠近居民区,监测频率需要提高到每两小时一次,数据要实时同步到环保局的监管平台,避免出现滞后问题。”
绿盾的负责人连忙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没问题,我们会在设备里加装4G传输模块,保证数据实时上传。另外,雾霾天气的应急措施,我们建议增加雾炮机的布置密度,比原方案多设三台,覆盖整个基坑作业区。”
顾沉舟坐在一旁的折叠椅上,指尖捏着一份地质勘察报告,目光却落在苏晚身上。她说话时脊背挺得笔直,侧脸在工地临时搭建的白炽灯下显得格外清晰,连蹙眉思考的模样都带着专业领域里独有的笃定——没有了刚才接到税务电话时的慌乱,此刻的她又变回了那个能在竞标会上直指方案漏洞的顶尖设计师。
“雾炮机的功率要选30米射程的。”苏晚突然补充,“之前看工地周边的风速数据,早晚时段风速会达到2-3级,普通20米射程的设备覆盖范围会受影响。另外,应急方案里要明确启动阈值,PM10浓度超过150微克/立方米时必须立即停工,不能等环保局通知。”
“明白。”绿盾负责人将补充要求记好,合上笔记本时看向顾沉舟,“顾总,您这边对监测方案还有其他要求吗?”
顾沉舟抬眼,目光从苏晚身上移开,落在方案文件上:“费用按之前商定的执行,发票要分项目开具,便于财务核算。另外,第三方监测报告的出具时间要和施工进度匹配,不能影响后续的竣工验收。”
他的要求简洁明了,句句落在成本和进度的关键节点上,既符合他“严控成本”的原则,又没干涉苏晚在环保技术细节上的决策。苏晚心里微微一动,转头看了他一眼,正好撞进他看过来的目光,两人视线短暂交汇,又很快各自移开——像是默契的约定,不戳破那份藏在专业合作下的微妙关心。
对接会结束时已近中午,工地食堂飘来饭菜的香气,绿盾的团队先行离开,临时会议室里只剩下苏晚和顾沉舟两人。苏晚收起平板电脑,刚想开口说税务的事,顾沉舟已经起身:“先吃饭,法务和财务团队的人我已经联系好了,下午两点在税务局门口汇合。”
他说话时自然地拿起苏晚放在桌上的文件夹,指尖碰到文件夹边缘时,刻意停顿了一瞬,像是怕碰到她的手。苏晚看着他的动作,心里泛起一阵暖意,轻声应道:“好。”
工地食堂的饭菜很简单,两荤一素配米饭,顾沉舟让食堂师傅多盛了一份清蒸鱼,推到苏晚面前:“上午说了那么多话,多吃点。”苏晚看着碗里的鱼,想起上次在他办公室吃轻食时的场景,突然意识到,他似乎总能记住她的饮食习惯——上次是知道她爱吃轻食,这次是记得她开会时容易嗓子干,清蒸鱼清淡不刺激。
“谢谢。”她拿起筷子,小口吃着鱼,目光落在食堂窗外的施工区域。几辆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远处的塔吊已经立起,灰白的钢铁骨架在蓝天下格外显眼——这是她和顾沉舟共同推进的项目,从竞标时的交锋到现在的合作,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可突如其来的税务问题,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让她心里始终悬着。
顾沉舟看出她的心思,放下筷子时递过来一瓶常温的矿泉水:“别担心,税务问题大多是流程或资料的疏漏,很少有实质性的违规。我的财务总监老周处理过很多类似的事,他会帮你理清的。”
“我不是担心自己违规。”苏晚接过水,指尖捏着冰凉的瓶身,“工作室去年的财务是前助理小雅负责的,她离职时交接得很仓促,我怕她漏了什么凭证,或者填错了申报数据。”
“下午去税务局查一下就知道了。”顾沉舟语气平淡,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如果是申报错误,补充资料就能解决;如果是漏了凭证,老周会帮你找补救办法。”
吃完午饭,两人驱车前往税务局。顾沉舟的车平稳地行驶在市中心的街道上,苏晚靠在副驾驶座上,翻看着手机里小雅留下的财务记录照片。照片里的账本字迹有些潦草,好几页的凭证编号都不连贯,她越看心里越慌——当初因为忙着顾氏项目的设计,交接时没仔细核对,现在想来,那些疏漏早就是隐患。
“别一直看手机,伤眼睛。”顾沉舟突然开口,指了指前方的红绿灯,“还有十分钟到地方,闭目养神一会儿。”
苏晚听话地收起手机,闭上眼睛,却怎么也静不下心。她想起工作室刚成立时的样子,只有她和小雅两个人,挤在二十平米的小办公室里,熬夜改设计图,跑客户谈项目。可现在,小雅离职了,工作室资金紧张,又遇到税务问题,她突然觉得有些累。
“苏晚。”顾沉舟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温柔,“工作室是你的心血,我不会让它出问题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脉之心破渊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星脉之心破渊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