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边和身后,坐着工部局董事、巡捕房总探长、
以及外交部的一位特派员,人人面色凝重,如临大敌。
发布会由总探长主持。他清了清嗓子,对着面前一簇麦克风,
开始宣读一份事先经过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声明。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出,显得异常平稳,甚至有些过于刻板: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经法租界巡捕房周密、细致的调查,
现已初步查明,拉脱维亚共和国商务参赞奥古斯特斯·贝尔津什先生不幸遇刺一案,
系由一受国际恐怖组织资助、训练有素的职业杀手所为。
其作案动机,旨在破坏上海之繁荣稳定,蓄意制造国际纠纷,挑拨离间……
案犯利用嘉尔登酒店舞会期间的人员流动与安保临时性松懈,
通过二楼音乐廊通风管道系统潜入,伺机使用高性能狙击步枪实施远程射击,
并在预先安插的内部人员接应下,利用现场混乱迅速逃离……
目前,主要内部接应人员已被我巡捕房成功控制,
对在逃枪手的全力追缉工作仍在进行中,不日必将缉拿归案……
此次事件,系个别极端分子与国际恐怖势力勾结之卑劣行径,纯属孤立案件……
法租界当局有信心、有能力维护界内安全与秩序……”
声明很长,措辞华丽而空洞。
“国际恐怖组织”这个模糊而万能的标签,被反复强调;
“破坏稳定”成了最方便的动机解释;至于凶手的具体背景、所属机构、
以及那真正触动杀机的“孔雀石”项目、神秘的“K.”先生,
以及所有指向“青瓷会”的蛛丝马迹,都被巧妙地回避、淡化、乃至彻底隐藏了。
台下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记者们显然并不完全买账,提问环节,各种尖锐的问题如同子弹般射来:
“总探长先生,您能否透露所谓‘国际恐怖组织’的具体名称或背景?是否有证据指向某些已知的情报机构?”
“凶手使用的具体枪械型号是什么?为何能如此精准地命中目标?”
“内部接应者的身份和动机是什么?是否与拉脱维亚代表团或参赞本人有私人恩怨?”
“有传言称此案与某项秘密的商业合作项目有关,请问巡捕房是否就此进行过调查?”
面对这些问题,台上的官员们打起太极,或用“案件仍在侦办中,细节不便透露”,或用“相关猜测毫无根据”,一一挡回。
韩笑始终沉默地坐着,他的手指在桌下无意识地捻动着,指尖冰凉。
他看着这场精心编排的表演,看着真相如何在权力的博弈和利益的权衡下,
被一点点修饰、裁剪、最终包装成一个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的“官方故事”。
一种深沉的无力感,混合着一种近乎生理性的厌恶,从他心底升起。
他知道,这已是目前形势下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一个勉强维持住各方体面、避免国际冲突升级的脆弱平衡。但,这不是真相。
发布会在一片并不令人信服的“圆满”气氛中草草收场。
韩笑随着人群默默离场,身后传来记者们不甘的议论声和相机快门最后的咔嚓声。
他走出工部局大楼,午后的阳光刺得他眼睛微微发疼。
外面的世界依旧车水马龙,仿佛刚才那场关乎一条人命和国际风波的发布会,不过是又一个无关紧要的日常插曲。
------
此刻,站在暮色渐深的办公室窗前,发布会的那一幕仍清晰地烙印在韩笑的脑海里。
他深吸了一口窗外微凉的空气,试图将那份憋闷与压抑驱散些许。
他转过身,步履有些沉重地走回办公桌后。
他没有开灯,任由黑暗一点点地吞噬掉室内最后的轮廓。
只有窗外远处金融区的灯火,如同遥远的星群,提供着微弱而持久的光源。
他的目光落在办公桌最底层那个厚重的、带有黄铜密码锁的抽屉上。
这个抽屉,不同于其他存放日常文件的抽屉,
它更沉,更结实,仿佛里面藏着什么足以撼动世界的秘密。
他伸出手,手指在密码盘上熟练地转动了几下。
“咔哒”一声轻响,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拉开抽屉。
抽屉里,没有堆积的文件,只有几样东西,
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柔软的天鹅绒衬垫上,
如同博物馆里珍藏的稀世珍宝,又像是祭坛上供奉的禁忌之物。
?最左边,是那个来自魔术师沈梦山遗物的青瓷笔洗。
宋代的釉色,温润如玉,其上金丝铁线般的冰裂纹,
在微弱的光线下,呈现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美感。
仿佛每一道裂纹,都通向一个不为人知的黑暗世界。
?笔洗旁边,是几张放大的黑白照片。
一张,是圣路加疗养院地下密室中发现的那张错综复杂的“青瓷会”网络关系图,线条纠缠,如同毒蛇的巢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林一探案集:第一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林一探案集:第一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