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被三重侍卫严密封锁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深宫之中激起层层涟漪。虽然皇帝对外宣称是因修缮需要,但明眼人都能感觉到其中的不寻常。
长春宫偏殿内,几个身影在昏暗的烛光下窃窃私语。
"主子,北苑那边彻底进不去了。"一个太监装扮的人低声道,"所有出入口都有御前侍卫把守,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阴影中,一个身着华服的女子冷哼一声:"看来陛下是发现什么了。那些东西...都处理干净了吗?"
"已经按主子的吩咐,该烧的都烧了,该埋的也都埋了。"太监答道,"只是时间仓促,难免留下些痕迹..."
"废物!"女子厉声道,"若是被查到,我们都得掉脑袋!"
另一个声音插进来,带着几分阴冷:"主子不必过于忧虑。就算陛下找到什么,也牵扯不到我们头上。所有线索都指向那个死人,不是吗?"
女子沉默片刻,语气稍缓:"话虽如此,还是小心为上。告诉下面的人,近期都安分些,别再有什么动作。"
"那北疆那边..."
"让他们等着!"女子声音骤冷,"大事未成,急什么?"
类似的密谈,在深宫的几个角落悄然进行。北苑的封锁像一面警钟,让暗处的人们意识到危机临近,纷纷加速清理痕迹。
养心殿内,萧景琰与沈清辞对坐无言,中间摊开着那些用鲜血换来的证据。烛火跳动,映得两人面色明暗不定。
"陛下,"沈清辞轻声道,"清辞以为,对方此刻定在加紧销毁证据。我们是否应该..."
"不必。"皇帝抬手打断,"朕已派人暗中监视各宫动向。让他们动,动得越多,露出的破绽就越多。"
他指尖轻点那份北疆急报:"倒是这个消息,让朕很是在意。淳安郡主若真是北疆公主,那她的死..."
"或许根本不是意外。"沈清辞接话道,"清辞仔细研究过太医院档案,淳安郡主暴毙前的症状,与冥苔中毒极为相似。"
萧景琰眼神一凝:"你的意思是..."
"清辞怀疑,淳安郡主可能是发现了什么秘密,才被灭口。"沈清辞取出那枚金钗,"而这枚金钗,或许是关键证据。"
皇帝接过金钗,就着烛光仔细察看。忽然,他发现钗身某处有个极细微的凸起。轻轻一按,金钗竟然从中裂开,露出藏在其中的一卷薄绢。
薄绢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记录着一个惊人的秘密:淳安郡主确实是北疆可汗的私生女,自幼被送入大靖为质。但她早已心向大靖,暗中收集老王爷通敌的证据,却不幸被发现...
"原来如此..."萧景琰长叹一声,"郡主竟是大靖的忠臣。"
沈清辞眼中含泪:"父亲血书中提到的'影随身动',或许就是指郡主暗中行动,收集证据。"
就在这时,李德全急匆匆进来,面色凝重:"陛下,冷宫那边出事了。"
"何事?"
"看守冷宫的两个老太监...暴毙了。"李德全低声道,"死状与之前那些人一样,都是冥苔中毒。"
萧景琰猛地起身:"可查到什么?"
"在他们住处搜出一些金银,还有...这个。"李德全呈上一枚玉佩,正是淑太妃常佩的那枚!
"好个淑太妃!"皇帝冷笑,"果然与她有关!"
沈清辞却蹙起眉头:"陛下,清辞觉得此事有些蹊跷。淑太妃既然已经逃走,为何还要冒险灭口?而且留下这么明显的证据..."
"你的意思是..."
"或许有人想嫁祸给淑太妃,转移我们的视线。"沈清辞分析道,"陛下可记得,之前那些线索都指向老王爷和淑太妃,但真正的'影'势力,可能还隐藏在更深的地方。"
萧景琰沉思片刻,缓缓点头:"有理。看来对方是要弃车保帅了。"
他立即下令:"李德全,加派人手保护楚妃安全。陈靖,继续追查冷宫那条线,但要暗中进行,切勿打草惊蛇。"
众人领命而去。密室中重归寂静,但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
沈清辞重新研究那些证据,忽然发现血书边缘有些模糊的字迹。就着烛光细看,竟是几个名字和日期,似乎是用特殊的药水书写,遇热才显现。
"陛下请看!"她急忙将血书拿到烛火旁烘烤。
果然,更多的字迹逐渐显现出来。除了之前看到的,还有一行小字:"癸亥年冬,镜殿之约,郡主遇害。在场者:萧、柳、孙、林。"
"萧、柳、孙、林..."萧景琰喃喃念道,"萧自然是皇叔,柳是...丞相柳文渊?孙是孙嬷嬷,那林又是谁?"
沈清辞心中一震:"林...莫非是林采女?"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那个神秘失踪的老采女。她究竟是什么人?为何会出现在镜殿之约的现场?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三急一缓的鸟鸣声——与那晚的预警信号一模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锦凰深宫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锦凰深宫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