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有手电光束在古老的卷轴和器物上移动,以及几人略显粗重的呼吸声。信息如同汹涌的潮水冲击着他们的认知——上古邪神部落、试图打开的虚数通道、扭曲形成的幽灵冢、观山太保的封印、散落四方的九鼎、以及指向滇南虫谷的具体线索……
“滇南虫谷……献王墓……”胡八一喃喃自语,眉头紧锁,“看来这趟云南,是非去不可了。”他早年当兵时听说过云南边境的一些诡异传闻,虫谷更是其中禁忌之地,没想到竟然和九鼎扯上了关系。
“去!必须去!”王胖子一扫之前的疲惫,兴奋地搓着手,“九鼎啊!随便摸着一个,咱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吃喝不愁了!胖爷我以后顿顿吃红烧肉,住大房子!”他的思维永远简单直接,充满了对财富的美好憧憬。
Shirley杨相对冷静,她指着《星舆秘要》卷轴上那模糊的字迹:“‘需以……’后面被刻意抹去了,这很关键。虫谷凶险,如果没有正确的应对方法,贸然前往恐怕……”她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张九歌的注意力则更多地放在了那块拇指大小的星辰碎片和墙上的星图上。他将碎片握在掌心,那种与星图、与古镜的微弱共鸣感更加清晰了。他走到墙边,对照着《星舆秘要》皮革卷上的复杂星图和注解,再结合墙上那幅相对简略的星图,试图理解其中的奥秘。
“你们看,”张九歌指着墙上的星图,特别是北斗七星周围几颗被特意标注的辅星,“根据《星舆秘要》的记载,这幅星图并非随意绘制,它标注的是某个特定年代——很可能是西周初期——的星空排布。观山太保通过观测星象变化与地脉流转的对应关系,来定位和追踪与九鼎相关的‘鼎气’。”
他顿了顿,结合自己现代的天文考古知识,继续分析:“九鼎作为镇国神器,传说蕴含九州气运,它们的存在和移动,必然会对周边的地脉磁场乃至更宏观的‘气’的流动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极其细微,常人难以察觉,但通过精密的星象观测和推算,或许能捕捉到一丝痕迹。《星舆秘要》就是这门学问的集大成者。”
他又拿起那个青铜星象罗盘,将其平放在掌心。罗盘的指针并非静止,而是在微微颤动,最终指向了星图中北斗七星“天权”星附近的一颗暗淡辅星。“这罗盘能感应到某种微弱的星辰之力或者地脉磁场的异常,它现在指向的方位……如果结合地图和星图推算,大致方向确实是……西南,云南一带。”
这个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卷轴上“滇南虫谷”的线索。
“也就是说,这观山太保的老祖宗们,早在千百年前,就通过看星星,算出来有个鼎可能在虫谷?”王胖子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无比玄乎,“这也太神了吧!”
“并非不可能。” Shirley杨解释道,“古代许多失传的技艺,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和神秘学的,其精妙程度远超我们现在的想象。玛雅人通过观测天象就能制定出精确的历法,古埃及人依靠星辰方位建造金字塔。观山太保作为专精此道的世家,掌握这种通过星象堪舆追踪神秘器物的方法,是可信的。”
胡八一点头赞同:“摸金校尉的寻龙诀,发丘天官的风水术,本质上也是通过观察山川地势的‘形’与‘气’来定位古墓。观山太保这门‘星舆’之术,更像是将其提升到了星辰宇宙的层面,格局更大,也更……玄奥。”
张九歌将星辰碎片轻轻放在星图中央,代表着北斗七星的位置。奇异的事情发生了,那碎片表面的星辰斑点似乎微微亮了一下,与墙上的星图产生了更强烈的共鸣,仿佛在确认着什么。
“这块碎片……”张九歌若有所思,“它似乎对‘鼎气’或者与九鼎相关的星辰力量特别敏感。或许……它就是卷轴上缺失的那部分,‘需以’之后的关键?需要用它来感应虫谷中隐藏的鼎?”
这个推测合情合理。观山太保显然预料到后来者会找到这里,他们留下了线索,留下了工具(罗盘),留下了知识(《星舆秘要》),甚至可能留下了关键的感应物(星辰碎片),但却隐去了最具体的操作方法,或许是为了考验,或许是为了避免秘密落入不当之人手中。
“看来,这虫谷之行,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胡八一总结道,“不仅要面对虫谷本身的重重危险,还要想办法找到并应对那个可能被‘巫蛊之气’浸染的鼎。没有这星辰碎片和《星舆秘要》的指引,我们就算到了虫谷,恐怕也是大海捞针。”
“那还等啥?”王胖子急不可耐,“咱们赶紧把这些宝贝收好,然后找路出去,准备准备杀向云南啊!胖爷我已经等不及要见识见识那九鼎长啥样了!”
“不急在这一时。”张九歌摇了摇头,他的脸色依旧苍白,但精神因为这些惊人的发现而振奋了一些,“这密室里的竹简我们还没看。而且,我们虽然解决了幽灵冢的危机,找到了线索,但这龙岭迷窟……我们还没有真正探索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鬼吹灯:我是观山太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鬼吹灯:我是观山太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