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看着窗外一只麻雀落在栏杆上,又说:“其实马星遥……很可能就是我被‘抛回’那段时空的原因之一。”
“你是说,他和Ω装置的运转有关?”我问。
“也许吧。”她声音很轻,“Ω系统不会做无意义的抉择。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穿越’,它是某种‘必要路径’的选择器。而马星遥,就是我轨迹中,那条最‘必要’的线。”
我愣住了:“可你和陈树才是最早熟起来的那对啊。”
许欣笑了一下,那笑容有点像当年乔伊课堂上偷偷画圆圈时的样子。
“对啊,陈树是那种‘你一到,就会跟你熟起来’的人。像我们那年用的MP3,一插上耳机就能放歌。”
“那马星遥呢?”我问。
她的手在桌边敲了一下,像是思索。
“他像……一块沉在水底的铁。”她说,“平时看不见,摸不着,水面风平浪静。但你一旦走近,就会发现水流都在围着他走。他不说话、不解释、不争抢,却总在你不自觉的时候,把你拉入某种轨道。”
我小声问她:“你是喜欢过他吗?”
她摇摇头,又点点头,最后笑着说:
“纠缠,不是你们理解的那种。”
“那是……什么?”
“是那种,你从未说出口,但已经默默参与彼此生命进程的关系。”她轻声,“是你们不需要言语,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的同步,是你不经意抬头,就知道他会在的存在感。”
“你们有没有在一起过?”我小心问。
许欣没回答,只是淡淡说:“他比任何人都懂我,但从来不抢我一句台词。”
我听完,心里咯噔一声。
“那陈树呢?”
她笑了,眼神柔软:“他……是我人生里的那盏灯。我走到哪儿,他就亮在哪儿。他永远吵吵闹闹地陪着我,愿意为我出头、唱歌、跳球、翻墙,也从来不问我‘你是不是属于我’,他只说——‘你在,我就来。’”
“那你选了谁?”
许欣这次沉默很久,然后轻轻说:
“我们那个年代,有些感情,不是选出来的,是被命运安排的。”
“你别看我现在研究什么宇宙啊、量子啊、Ω啊,其实回头看那年——高二那一年才是最不讲逻辑的一年。”
她顿了顿。
“所以你问我马星遥和我之间是什么关系?”
“不是恋人,不是对手,也不是知己。”
她抬头看着我,眼神忽然穿透了二十多年时光:
“是命运里的另一条我。”
我没再问了。
因为我知道,那个叫乔伊的女孩,那年夏天,早就把最深的告白藏进了一个回头时的眼神里。
而那个叫马星遥的少年,至今还活在她记忆里,像夜空里那颗最安静却最亮的星。
他没有说再见,也没有留下什么,却一直都在。
乔伊是物理博士,而物理博士大概率也都是哲学专家。她说话总带着一种深层的逻辑推演,让人既佩服又头疼。我就不行,我喜欢简单直接,能听懂最好。于是我说:“管他马星宇到底咋回事,我只写陈树不行吗?”
我的初衷本来也简单,乔伊、陈树、王昭,三人组CP,像《鬼吹灯》那种经典搭配,多好。
结果她一句:“三个主角?你写不完,也写不好,还不如别写。”
直接把我噎得说不出话来。
乔伊叹了口气,缓缓放下她手里的马克杯,杯壁还残留着一点红茶的余温。她看了我一眼,那种眼神让我感觉自己像个初学者站在讲台上,而她是那个随时会指出我公式错了的教授。
“你不是写不出来,”她慢慢说,“你是不敢面对这六个人的关系。”
我皱了皱眉,“我只是觉得太复杂了。”
“复杂才是真实,”她说,“你以为陈树就是个单纯的主角?你以为王昭只是个陪衬?马星遥他根本不是你想象中的反派。你要是写,他们每一个人都得活着——不是‘存在’,是‘活着’。”
我听得有点发懵,又有点不服气。“你这话说得……那你来写?”
乔伊摇了摇头,“我不会写小说,我只会拆解你写不出来的部分。比如,你根本没想清楚,陈树和王昭为什么会成为朋友。他们两个逻辑上是冲突的。”
我咽了口唾沫,“那……你倒是给个结构?”
她闭了闭眼,像是在脑子里排兵布阵,过了几秒才说:“好,你听着——开头先不写陈树,写王昭。要从他被调去‘那个实验室’说起,那里才是一切的起点。”
“你是说,那个失控的场景?”
“对,但不急,先写他作为‘旁观者’如何逐渐卷进去。然后才是马星遥出场。”
“那陈树呢?”
“陈树,永远不能作为‘背景’出现,他一出现,就必须改变局势。”
我一边记一边头疼,“所以是王昭引出马星遥,马星遥再扯出陈树?”
“差不多。你别急着写陈树英雄救场那一套,太俗。他第一次出场,必须带着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高考当状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