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
太子朱标经历这段时间的担忧和郁闷,此时正在马皇后这里大吐苦水。
“母后,儿臣是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朱标将之前发生的有关吕本涉及倒卖精盐一事,通通都告诉给了马皇后。
马皇后怀里还抱着四岁的朱雄英,闻言安慰道:
“标儿,身处皇家之中,有许多事不可太顾及人情。你父皇这么做,自然是有他的原因。新精盐的重要性你我都明白,若是不解决的话,老百姓以后要怎么样才能吃上又好又便宜的精盐呢?”
朱标脸色苦闷,无奈地说道:
“其实我也知道父皇的做法,只是吕本毕竟是我的老丈人。吕氏又为我诞下了允炆,实在是不忍心对他们一家下手啊。”
这也是朱标的无奈,一边是朱元璋,一边是老丈人,帮谁都会得罪另外一边。
而且以朱标的个性,也实在是做不出大义灭亲这种事。
谁知就在此时,朱元璋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原来是朱元璋从韩国公府回来后,打听了一下朱标的行踪,知道是在马皇后这里,于是就立马赶了过来。
之前朱元璋当着徐达那么多人的面训斥朱标,但是朱元璋对自家儿子还是很在乎的。
如今精盐倒卖的事情算是勉强得到解决,心头的火气也是消了一些。
而刚刚朱标和马皇后的对话,也是被他听了过去。
“儿臣参见父皇!”
太子朱标还不知道事情经过,看见朱元璋回来,赶忙起身行李。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欲言又止,只希望朱元璋别一来就指责儿子朱标。
看着满脸郁闷的太子朱标,朱元璋语气缓和下来,语重心长地道:
“你们刚刚的对话咱已经都听到了。标儿,你应该知道。等咱百年之后,你就是大明的君主,就是大明的未来!需要知道天家无小事,你觉得这是你这个女婿和老丈人之间的事,可实际上涉及精盐倒卖,乃是关乎整个大明百姓的头等大事!”
朱标听闻此言,顿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些道理他都明白,只是之前一直不想要去面对。
朱元璋又接着说道:
“咱问你,在小家和天下百姓之间,你会选择谁?”
“自然是天下百姓!”
朱标脱口而出,说完自己也愣了一下。
“好,既然如此你就应该明白,有些事咱是不得不做,你不去做,那么受苦受难的只会是底层的老百姓!”
“咱也不怕告诉你,就因为精盐倒卖一事,如今京城的精盐已经是四文钱炒到一两白银换一斤精盐的地步!”
“旧式的精盐和粗盐同样有了不同程度的涨价,你说说看,若是换了你,你抓不抓这幕后真凶?是要为了你和你老丈人一家和睦安宁就选择视而不见?还是为了天下百姓,大义灭亲?”
“什么!”
朱标闻言大惊失色,就连马皇后怀里的朱雄英也猛地抬起头来。
一两白银一斤新精盐,朱雄英虽然才四岁,可跟着陈平学习政治和经济后,立马明白这是离谱到不能再离谱的物价!
换言之,若是一名好皇帝,当务之急就是处理此事。
“竟有如此事情发生,这倒卖精盐之辈当真是无法无天!”马皇后也是怒不可遏。
本来她觉得顶多是徇私枉法,贪图一时之利,却没想到后果影响这么恶劣。
这也让她本来打算帮着朱标说话的心思熄了,哪怕是她,也容忍不了这种事情发生。
“太子,咱要你记住,往后若是在这等事情上优柔寡断,就好好想一想有多少老百姓因为你的一时仁慈柔软而受苦受难!”
朱元璋说的话顿时让朱标只觉得振聋发聩。
沉默半晌,朱标这才郑重其事地向朱元璋认真行礼,一字一句道:
“父皇说得对,此前是儿臣太过仁慈,险些酿成大错,往后儿臣绝不会再重蹈覆辙!”
朱元璋微微颔首:
“你能明白咱的一片苦心就好,想要当好皇帝,光靠仁慈是不够的,不然你以为大明的天下难道都是别人白送的不成?”
“另外吕本的事情暂时揭过了,只有日后他不再犯事,咱也就不追究他了。”
“可若是新精盐再有倒卖的状况,无论是不是他主使,咱都要砍了他的脑袋!”
朱元璋语气平淡。
虽然抓住了钱泰,可根据锦衣卫审讯的结果,钱泰得知新精盐涨价要晚于转运盐司进行精盐倒卖的时间。
行动的比钱泰还早,又是转运盐司的人,除了吕本还能有谁?
只是对方始终不露马脚,朱元璋也就暂时放他一马罢了。
朱标本来以为吕本这个老丈人要被清算了,没想到事情还有转机,脸上稍稍浮现出一抹喜色,但转而又严肃地回答道:
“父皇放心,若是以后再有这种情况发生,儿臣绝不会心慈手软!”
朱元璋不置可否,他知道单单是一两次说教,还不能扭转朱标这心慈手软的性格。
不过此事不急,如今大明在有陈平的指点下只会发展得更快,革新也会更多,到时候朱标自然有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而不是被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绊住。
“好了,既然你们两父子说开了,那就没事了,标儿你日后要牢记你父皇的教导,仁慈虽然无错,但绝不能姑息养奸,明白吗?”
马皇后同样是仁善之人,可她同样明白,放任一个坏人继续作恶才是最不应该发生的事。
朱标认真点头,当下一家人又和和睦睦坐在一起聊着家里长家里短的事。
就在此时,太子侧妃吕氏带着纺线工厂的账本前来求见。
她这段时间待在后宫之中,明显还不知道自己父亲吕本做的那些事,见到夫君朱标和朱元璋都在,不由有些惊讶。
在将账本呈上去的时候,她也开口解释道:
“启禀皇上、皇后娘娘,儿臣查阅纺线工厂的账本,发现近期工厂囤积的棉麻纺线数目太多,应天府和京城周边的纺织工坊短时间内无法消耗这么大的棉麻线,再这样下去,棉麻线价格定然会暴跌!”
在吕氏看来,棉麻线价格暴跌,纺线工厂的利润就会减少,自己那一成利可就连一千两都没有了。
故而她说得极为认真,就是希望朱元璋和马皇后能拿出什么对策。
喜欢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