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局,物证中心绝对隔离区。那代表“净化协议”的猩红光点,如同嵌入黑暗宇宙中的一颗不祥恒星,恒定、冰冷。它不再闪烁,而是持续散发着无形的压力,穿透厚重的屏蔽层,死死锚定在城市的另一端。秦明站在强化玻璃前,镜片后的目光沉得像铅。屏幕上,一个独立的曲线图正缓慢、却无可阻挡地攀升——那是李晴体内“血证锚点”的实时强度数据。每一次微小的跃升,都意味着那根无形的毒刺扎得更深,离引爆的临界值更近一步。
“抑制方案?”秦明的声音干涩。
“能量屏蔽已达极限,强行压制只会刺激锚点加速固化。”一名研究员摇头,“物理切除共生晶体…风险超过90%,可能导致锚点能量瞬间失控引爆。唯一的窗口…”他调出另一份图谱,是截获的“残响”金属罐内部物质的初步分析,“罐内是高度提纯的NeuroCalm Pro,混合了未知的稳定剂和神经递质阻断成分。它…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强行压制共生微晶的活性能量波动,干扰锚点的信号稳定性,为我们争取操作时间。”
“干扰?”秦明眼神锐利,“能争取多久?”
“理论模型推演…不超过24小时。而且效果会随时间递减,锚点最终会突破压制,强度反弹。”
“24小时…”秦明转身,通讯直连医院屏蔽室,“李晴,听到了吗?那罐药,是你暂时离开这张病床的唯一通行证。但代价是24小时的倒计时,锚点会在尽头等着你,更凶险。”
屏蔽室内,低沉的力场嗡鸣如同背景噪音。李晴的目光落在自己左臂那冰冷的聚合物束缚具上,穿透缝隙的晶体尖刺闪烁着嘲弄般的寒光。24小时?足够了。对一个在地检公诉席上无数次与时间赛跑、在证据链的钢丝上寻找致命一击的检察官而言,这甚至算得上奢侈。
“药在哪里?”她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异常平静,带着一种久违的、属于“检察官李晴”的穿透力。
“正在押送途中。旧货市场那边,张宇他们截获了罐子,但赵大勇…跑了。”秦明快速同步信息,“‘老铁废品站’是关键节点,赵大勇很可能要去,或者他的同伙会去取货。我们的人正在布控,准备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李晴的声音里透出一丝冷峭,“太慢了。赵大勇刚经历围捕,惊弓之鸟,未必敢立刻现身接头点。那个王强…他交代的‘老铁废品站’第三个蓝色铁皮桶,是固定投放点?”
“是。”
“赵大勇这种极度谨慎、习惯利用他人当‘白手套’的人,不会只依赖一个临时煽动来的王强。废品站附近,必有长期存在的暗哨或伪装成普通从业者的眼线,负责监控投放点是否安全,是否有‘尾巴’。”李晴的思维高速运转,如同回到了分析复杂经济罪案的卷宗前,“布控动静太大,容易打草惊蛇。给我那罐药,我去。”
半小时后。城西旧货市场边缘,一辆毫不起眼的灰色厢式货车静静停在一个堆满废旧轮胎的角落。车厢内经过简易改装,布满了闪烁的监控屏幕和通讯设备,俨然一个移动指挥节点。厚重的车门拉开,裹着宽大深色外套、戴着口罩和帽子的李晴,在两名便衣的护卫下迅速钻入。她的左臂外套下,临时加装了一个特制的、连接着微型泵体的金属抑制器,NeuroCalm Pro的混合药剂正通过细管,缓慢注入束缚具下的手臂。一股强烈的冰冷麻痹感顺着血管蔓延,暂时压下了晶体荆棘生长带来的刺痛和灼热,但也带来一阵阵眩晕和肌肉无力的虚脱感。
张宇和严峰都在车内,看到李晴,眼神复杂。
“李检,你不该…”严峰皱眉。
“24小时,每一秒都算数。守株待兔效率太低。”李晴打断他,声音因药物作用有些微哑,但眼神锐利如初。她径直走到主监控屏前,上面分割显示着“老铁废品站”内外及周边巷道的实时画面。废品站规模不小,堆满锈蚀的金属、报废电器和压扁的塑料桶,几个工人模样的人在其中穿梭忙碌。“投放点位置?”她问。
技术员调出废品站平面图,放大角落区域:“这里,第三排,第三个蓝色化工桶,半埋在一堆废旧电缆下面,位置很刁钻。”
李晴的目光快速扫过所有监控画面,最终定格在一个画面上。画面里,一个穿着褪色工装、戴着脏兮兮鸭舌帽的中年男人,正慢悠悠地清理着废品站门口散落的碎玻璃。他动作看似随意,但每隔十几秒,目光总会极其自然地、不经意地扫过通往第三排蓝色铁桶区域的那条狭窄通道。偶尔有拾荒者靠近那片区域,他的扫帚就会“不小心”扫到对方脚边,把人驱赶开。
“这个人,”李晴指着屏幕,“工号牌歪了,袖口磨损程度和工装新旧不一致。重点是,他清理的区域主要在门口,却对几十米外角落的通道异常关注。这不是清洁工,这是暗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基因暗码:血色螺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基因暗码:血色螺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