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过程堪称激烈——方华极力主张,要买就买城南那栋带大花园的豪宅;方文山坚决反对,说银子不够必须精打细算最好捡个漏;苏芳则嘟囔着,离娘家近点方便蹭饭……
最终,方老爷子拍板:买便宜的!越划算越好! 面子?面子能当饭吃吗?银子留在兜里才是最实在的!
三日后,方家在京城南城一个七拐八绕的胡同深处,以一个“跳楼吐血友情价”,这是方文山的原话,买下了一座三进的旧宅院。
院子倒是不小,加上家丁和丫鬟以及老妈子们,方家十七口人住下,还算宽敞。
地段嘛……步行到南城菜市场倒是只需要一炷香,但离皇城嘛?嗯,倒是有点远。
房子也有些年头了,雕花的房梁上布满了岁月的裂缝,几根柱子还撑着临时找的木头拐杖,俗称“加固”。
苏喆这个小舅子见状,只好不声不响地出了一笔钱,帮忙请人前来进行修缮翻新一番,并自掏腰包给姐姐一家添置了很多新的家用物件。
搬家那天,方家倾巢出动,苏家也派了很多人前去帮忙。
阵仗不能说不大——唢呐声声中,四辆方家从云泽县带来的马厢车和四辆苏家的马车,满载着行李和新添置的家用物件以及所有的人员,浩浩荡荡地碾在柳衣巷青石板上,前往城南。
所谓“乔迁之喜”,方家摆了几桌席面,请的是苏家众人和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故交旧识”,主要目的还是想收点份子钱回血。
席面嘛……荤腥是有的,但鸡是瘦鸡,鱼是滑溜的小鲫瓜子,几个热菜上来时已然温凉不热。
方文山穿梭在席间,满脸红光地接受着一些不上台面人物的“哎呀,方少爷真是人中龙凤”、“方老爷高升在望”之类的廉价奉承,仿佛买下这宅院,他方文山就已然是光宗耀祖了。
苏康当然也在受邀之列,而吴青枫已经返回青州城,没有这个福分。
苏康正忙着处理离京前的一大堆破事——退还那些烫手的还没有来得及被人带走的提亲贺礼;还要应付翰林院同僚们或同情、或不解、或幸灾乐祸的道别;更要打点行装、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听闻方家乔迁大喜,苏康只觉得一阵无力感袭来。
不去?毕竟是亲姑姑一家乔迁,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去了?想想那一家子幸灾乐祸的嘴脸,还有那寒酸的席面……算了,就当去看个乐子吧。
于是,苏大状元一身家常素服,带上柳青和王刚,封了个一百两银票的红包,挤过人群,踏进了方家那散发着浓郁“省钱”和“酸气”的大院门。
那唢呐声震得他脑壳疼,方文山看到他时那硬挤出的笑容简直比哭还难看。
苏康耐着性子说了几句“新宅新气象”、“大姑享福”之类的场面话,借口“赴任威宁的准备还没有做好”,只胡乱吃了几口饭,就放下红包,几乎是逃一样离开了这场混乱的“乔迁盛宴”。
走出那条憋屈的小胡同,苏康深深吸了一口相对清爽或者说没那么复杂酸味的空气。
而这一切,已是后话了。
喜欢大乾风云起苍穹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乾风云起苍穹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