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薄雾如纱,轻柔地笼罩着被陈默命名为“磐石谷”的这片新生之地。初春的寒气尚未完全褪去,草木的嫩芽上凝结着细小的露珠,在朝阳下闪烁着微光。谷地中央,沿着清澈溪流两岸,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数十间半地穴式的简陋窝棚和几座新搭建起来的木屋骨架。袅袅炊烟从几个用石块垒砌的简易灶台上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燃烧的烟气和熬煮野菜、粗粮的寡淡味道。
陈默站在一块稍高的土坡上,身上穿着浆洗得发白、打了好几个补丁的粗布短褂——这是流民队伍里一位老妇人用缴获的土匪衣物改制的。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目光扫过这片初具雏形的家园。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劳作和规划,磐石谷总算摆脱了最初混乱的营地模样,有了几分定居点的样子。溪流下游被简单疏浚,引出了几条灌溉小渠;靠近山坡向阳处,一片约莫十亩的坡地已被开垦出来,黑褐色的泥土翻新,等待着播下希望的种子;几块预留的空地上,用木桩和草绳划出了未来工坊、仓库和训练场的区域。
然而,这份清晨的宁静与初具规模的秩序感,并不能掩盖磐石谷当前面临的最大困境:粮食。王石头带着几个精壮汉子,正清点着最后几袋混杂着麸皮、沙石的糙米和晒干的野菜根。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粗声粗气地汇报:“默哥儿,粮食…快见底了。省着吃,顶多再撑十天。这春荒,难熬啊!”他的声音不高,但在安静的清晨却清晰地传开,让附近几个早起忙碌的妇人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脸上浮现出深深的忧虑。
李秀娘端着一碗稀薄的菜粥走了过来,递给陈默,轻声道:“陈先生,孩子们都饿得没力气了。昨天二丫挖野菜时饿晕在坡上,差点摔下去。”她的眼中满是疲惫和心疼。
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陈默心头。他接过碗,看着碗里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稀汤寡水。聚集到磐石谷的流民已经超过百人,每日消耗的粮食是个惊人的数字。仅靠有限的缴获、沿途采集和附近山林里日渐稀少的猎物,根本无法维系。开垦的土地需要时间才能有产出,远水解不了近渴。向外界购买?他们除了几把破旧的刀枪和一点可怜的铜钱,几乎一无所有。
“不能坐以待毙。”陈默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打破了压抑的沉默。他三口两口喝完碗里的粥,将空碗递给李秀娘,目光投向山谷深处那片郁郁葱葱的山林,更确切地说,是投向记忆中系统环境扫描曾标记出的、一处含有低品位铁矿脉的裸露岩层方向。
“石头,还记得我们之前发现的那片红褐色的石头吗?”陈默问道。
王石头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记得!硬邦邦的,颜色像生锈了似的,就在后山坳里。咋了,默哥儿?那玩意儿又不能吃。”
“是不能吃,”陈默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但它能变成我们换粮食、换工具、甚至保护自己的东西!它能变成铁!”
“铁?!”王石头和周围的几人都瞪大了眼睛。铁,在这个时代意味着坚固的工具、锋利的武器,意味着力量和生存的保障!磐石谷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个!大家手里的农具大多是木石结合,效率低下;武器更是五花八门,磨损严重。
“对,铁!”陈默肯定道,“我们需要建一座炼铁炉,自己炼铁!有了铁,我们就能打造更耐用的农具,开垦更多的荒地,提高耕作效率!有了铁,我们就能制作更好的武器,保护我们的家园,甚至…出去换粮食!”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众人精神一振,但随即又涌上疑虑。炼铁?那是传说中只有官府和少数大匠户才能掌握的技艺!他们这群流民,连个像样的铁匠都没有,只有孙老匠年轻时在铁匠铺当过几年学徒,打过些锄头镰刀,据说手艺也就一般。
“陈先生,这…这能行吗?”李秀娘担忧地问,“听说炼铁要专门的炉子,要上好的石炭(煤),还要懂行的师傅…我们什么都没有啊。”
“我们没有现成的,但我们可以造!”陈默的语气斩钉截铁,一股源自现代知识和系统依仗的底气油然而生。他心念一动,意识沉入脑海。“系统,调取土法炼铁高炉的建造图纸及基础操作流程!”
【指令接收…正在检索知识库…】
【目标:基础土法炼铁高炉(明末技术改良版)蓝图及操作指南】
【检索完成…知识传输准备中…】
【警告:完整知识传输需消耗“文明能量”5单位。当前文明能量储备:3.2单位(微弱增长中)。能量不足,无法传输。】
【替代方案:提供关键建造要点及所需材料清单(文字信息)。是否接收?】
冰冷的提示让陈默心头一紧。能量不够!系统这个限制真是关键时刻掉链子。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接收关键要点和材料清单!”
瞬间,大量信息涌入脑海:炉体结构(内胆耐火泥、外壁夯土)、鼓风装置(简易木制风箱)、燃料选择(优质木炭是首选,次选硬木或尝试寻找石炭)、矿石破碎与预处理、点火熔炼的温度观察要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苍穹之下:我的文明重启计划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苍穹之下:我的文明重启计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