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跪地叩首:"儿臣必不负所托。"
正月初一的大朝会上,李世民当众宣布由太子监国的决定。以魏征为首的老臣们虽有疑虑,但看到太子近年来的政绩,也不好强烈反对。
"太子仁孝聪慧,更有开拓之志。"李世民一锤定音,"贞观盛世需要新的活力,诸卿当全力辅佐。"
退朝后,李承乾特意留下魏征:"魏公勿忧。革新不会停,但也会尊重传统。您编撰的《群书治要》,我已命人加印百部,分发各州县学。"
这番表态让魏征稍感宽慰。这位以直谏闻名的大臣最终叹道:"但愿殿下记住,快马易折,缓行致远。"
接下来的日子如走马灯般忙碌。李承乾正式接手朝政,但他没有急于改变现有格局,而是继续深化已经推行的改革。他深知,在这个位置上,他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正月十五的深夜,李承乾独自来到太庙。烛火摇曳中,他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长跪不起。
"皇祖在上,孙儿今受托监国。自穿越以来,殚精竭虑改变大唐命运。今基础已立,然任重道远..."
这是他第一次坦然承认自己"穿越者"的身份,虽然只是在无人的太庙中。压抑多年的秘密终于说出口,心中反而一片澄明。
元夕过后,长安城恢复了日常节奏。李承乾每日在显德殿处理政务,他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继续推进教育革新。在原有蒙学基础上,他下令在各州设立"专才学堂",教授算术、医学、工匠技艺等实用知识。
二是完善医疗体系。借着"人痘术"推广的契机,他建立了从中央太医署到州县医馆的三级医疗体系,并规定每名医学生必须下乡巡诊两年。
三是加速海军建设。登州、明州、广州三大船厂同时开工,建造新式海船。水师学堂扩大招生规模,培养航海人才。
四是改进农业技术。在曲辕犁普及的基础上,他推广轮作制和新型灌溉方法,并设立"劝农使"巡回指导。
这一日,李承乾正在批阅来自岭南的奏报,晋阳公主蹦蹦跳跳地跑进来:"大哥!看我做的算题全对了!"
李承乾放下朱笔,笑着检查小妹的作业:"兕子真聪明。不过..."他指着一道题,"这里应该用新式算法更简便。"
小公主歪着头:"就像大哥说的'阿拉伯数字'吗?"
"对。"李承乾拿起笔,在纸上写下0到9的数字,"这样计算更快,等你长大了,大哥要让全大唐都用这种数字。"
晋阳公主眼睛发亮:"那我能当第一个学会的女学生吗?"
"当然可以。"李承乾宠溺地摸摸她的头,"以后女子不仅能学算术,还能当官、行医、出海..."
"就像大哥说的'女子能顶半边天'?"小公主天真地问。
李承乾大笑:"正是如此!"
夜幕降临,李承乾回到东宫书房。他从暗格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这是他穿越以来记下的所有"未来知识",从蒸汽机原理到预防医学,从三权分立到义务教育...有些已经实现,更多还在路上。
他翻到空白页,提笔写下:"贞观二十三年正月,监国理政。首要之务:巩固改革成果,培养后继人才,为大唐打下更坚实基础..."
写完后,他吹灭蜡烛,让月光洒满案几。窗外,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与天上繁星交相辉映。在这片璀璨中,他仿佛看到了更远的未来——大唐的船只将跨越重洋,大唐的文明将光照四方,而他,正在为这一切奠定基础。
"殿下,四更天了。"内侍轻声提醒。
李承乾站起身,走向窗前。东方的天际已经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他知道,自己还要在太子的位置上继续奋斗很久,但每一天的努力,都在让大唐向着更光明的未来前进。而他,已经准备好了。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