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娘子医术可好了。"旁边卖蒸饼的妇人热情地向李承乾介绍,"上月我家小子发热惊厥,三副药就好了,才花了二十文钱。要是搁从前,非得典当家产不可。"
那女医师二十出头的样子,梳着简单的圆髻,身着素色襦裙,只在袖口绣着太医署的杏叶纹样。她手法娴熟地为孩童诊脉,又查看了舌苔,随后从药柜取出一包药丸:"这是太子殿下推广的青蒿丸,每日三次,温水送服。"——这正是首批毕业的女医之一。
突然,街上一阵骚动。铜锣开道声中,新科进士们骑着白马缓缓而来,朱衣金冠,意气风发。为首的正是当年那个获赠《千字文》的张柬之。少年已长成俊朗青年,见到人群中的李承乾,险些从马上跌下来。李承乾微微摇头示意,张柬之会意,只在马上遥遥行了一礼,眼中满是感激。
"去城南看看。"李承乾低声吩咐。他们在街口租了辆驴车,沿着新修的朱雀大街南行。这条主干道去年拓宽了整整十步,两侧栽满石榴树,树下每隔百步就设有石制灯台——这是李承乾设计的"路灯",入夜后由坊正派人点燃,方便百姓夜行。
沿途可见不少胡商开设的店铺:波斯人开的香料铺子前摆着各色琉璃瓶;天竺僧人经营的佛具店传出阵阵梵唱;甚至有个金发碧眼的拜占庭人,在经营一家专卖葡萄酒的酒肆,门前挂着希腊文的招牌。
城南是工坊区,老远就听见水力驱动的纺纱机轰鸣作响。李承乾走进一家官营织坊,只见百丈见方的大厅内,上百架新式织机整齐排列,每台织机前都坐着手脚麻利的女工。监工是个精干的中年人,见几位气度不凡的郎君进来,连忙上前介绍:
"客官是来订货的?咱们这用的都是太子殿下改良的飞梭织机,一个熟手女工日织细布三丈,顶得上从前五个!您看这经纬密度,"他扯过一匹刚下机的细绢,"比贡品也不差。"
最让李承乾惊喜的是隔壁的染坊。工匠们正在试验一种来自大食的新式染料,将丝绸浸入赤红色的溶液中,取出后晾干,竟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鲜艳色泽,在阳光下如朝霞般绚丽。
"这颜色..."李承乾抚过布料,触手柔滑,"就叫'海天霞'吧。记下来,作为明年贡品的指定色。"
夕阳西斜时,李承乾来到城东的"曲江学堂"。这是专收贫寒子弟的蒙学,白墙青瓦的院落里传出朗朗读书声。放学时分,孩童们捧着《千字文》鱼贯而出,有汉家子弟,也有卷发深目的胡人孩子,他们叽叽喳喳讨论着今日学的"天地玄黄",完全不分彼此。
"阿爹!今日我背会了《急救要术》里的止血歌诀!"一个总角小儿扑向等候的父亲。那汉子是个做木匠活的,粗糙的大手接过儿子递来的竹简,满脸骄傲:"好小子!将来也去考太医署!听说现在学医不光免束修,学成还能授官哩!"
回宫路上,经过平康坊。此时灯火初上,丝竹声隐隐传来。几个盛装的胡姬正在楼台上跳着新编的《霓裳羽衣曲》,那舞姿融合了天竺的手印与波斯的旋转,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如今的平康坊,早已不是简单的风月之地,而是东西艺术交融的舞台。
"殿下,要进去看看么?"杜荷挤挤眼睛,"听说新来了个龟兹舞姬,身段软得像柳条..."
李承乾笑骂:"找打!明日还要早朝。再说,让兕子知道我去了平康坊,非得揪着我耳朵问东问西不可。"
回到东宫已是戌时三刻。刚进崇教殿,就见晋阳公主兕子趴在书房的案几上睡着了,小手还攥着份功课——是李承乾昨日布置的《南海诸国志》读后感。烛光下,小丫头长长的睫毛在粉嫩的脸颊上投下阴影,嘴角还沾着一点墨渍。
李承乾轻轻抱起妹妹,兕子迷迷糊糊醒来:"大哥...我写完功课了...那个锡兰的宝石...真的会自己发光吗..."
"兕子真用功。"李承乾柔声道,示意宫女取来温水帕子,亲自给妹妹擦脸,"明日大哥给你带真的锡兰夜明珠来看,放在暗处会发出蓝光,就像..."
"就像萤火虫!"小公主顿时来了精神,随即又打了个哈欠,"大哥说话要算话..."
安顿好妹妹,李承乾在灯下批阅奏章。最上面一份是广州刺史的急报:大食商队带来五十头"麒麟兽",颈长丈余,斑纹绚丽,正圈养在市舶司。想起今日市井所见所闻,他提笔批复:"善待异兽,可置苑囿供百姓观赏。另着画师绘图,编入《万国兽谱》。凡珍禽异兽来唐,皆依此例。"
放下紫毫笔,推开雕花窗。长安城的万家灯火如星辰般闪烁,远处隐约传来波斯商队悠扬的驼铃声。这座包容万象的都城,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跃动着。东市的胡商还在清点货物,西市的酒肆正值热闹,国子监的学子挑灯夜读,工坊里的匠人赶制明日要交的订单...
比起开疆拓土的功业,这些平凡的日常,或许才是盛世最好的注脚。李承乾深吸一口带着槐花香的夜风,目光掠过更远处的星空。在那里,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大唐去探索。但此刻,他只想好好记住这长安城里,每一个平凡而珍贵的瞬间。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