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好。"李承乾笑道,"还有更好的呢——我向父皇举荐你兼任鸿胪寺少卿,主管西域和南海事务。这样你就能名正言顺地接触那些外国使节了。"
李泰惊喜交加:"真的?父皇答应了?"
"圣旨应该已经到长安了。"李承乾眨眨眼,"你不是喜欢研究外国风物吗?这个职位正合适。"
兄弟二人促膝长谈至深夜,从朝政到军事,从南海见闻到长安趣事,无所不谈。李承乾发现,经过这一年多的历练,李泰确实成熟了许多,对一些政事已经有了独到见解。
次日清晨,兄弟二人并辔而行,开始返京的最后一段路程。沿途百姓闻讯而来,争相一睹太子风采。李承乾特意放慢速度,不时向路旁百姓挥手致意。
"大哥在民间的威望更高了。"李泰感叹道,"这一路走来,百姓都在传颂你平定南海的功绩。"
李承乾摇摇头:"民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者当时刻谨记,这些赞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李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在这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队骑兵飞驰而来,为首的竟是千牛卫中郎将!
"殿下!"中郎将滚鞍下马,单膝跪地,"陛下急诏!请殿下即刻返京,不得延误!"
李承乾心头一紧:"出了什么事?"
中郎将看了看左右,低声道:"吐谷浑可汗伏允病逝,其子慕容顺继位,正暗中勾结吐蕃,意图犯边!"
李泰倒吸一口凉气。吐谷浑地处河西走廊要冲,若与吐蕃联手,将直接威胁大唐西境。
李承乾当机立断:"四弟,你率大队按原速前进。我带轻骑先行返京!"
"大哥放心!"李泰郑重点头,"路上一切交给我。"
当日午后,李承乾便带着三百轻骑离开官道,抄小路直奔长安。一路上,他不断收到飞鸽传书,局势越来越紧张——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已调集十万大军,陈兵边境!
"殿下,前面就是潼关了。"杜荷指着远处的关城,"过了潼关,再有一日便可到长安。"
李承乾点点头,心中却思绪万千。历史上,松赞干布确实曾趁吐谷浑内乱之机东侵,后来还娶了文成公主。这一世,他绝不会让吐蕃轻易得逞!
潼关守将早已接到通报,大开城门相迎。就在李承乾准备入关时,忽见一队人马从关内疾驰而出,为首的竟是一身戎装的李世民!
"父皇?!"李承乾大惊,连忙下马行礼。
李世民也是一身轻装,显然是要御驾亲征。他扶起儿子,上下打量:"黑了,瘦了,但精神不错!"
"父皇要亲征吐谷浑?"李承乾急道,"儿臣愿代父出征!"
李世民摇摇头:"朕本有此意,但既然你回来了,正好相反——朕要你留守长安,监国理政!"
原来,李世民考虑到太子久经战阵,对西北局势又熟悉,是最佳人选。而皇帝御驾亲征,更能震慑吐蕃。
"儿臣...遵旨。"李承乾知道这不是谦让的时候,"但请父皇允许儿臣举荐几位将领随行。"
"准!"李世民爽快答应,"正好跟朕说说你在南海的战事..."
父子二人并肩入关,一路畅谈。当夜,李承乾将自己在南海的战术心得倾囊相授,特别是如何对付游牧骑兵的经验。李世民听得连连点头,对儿子的军事才能更加赏识。
次日黎明,李世民便率军西征。李承乾站在潼关城头,目送父皇的旌旗渐渐远去,心中百感交集。这一世,他改变了南海的历史轨迹,现在,又要面对西北的挑战...
"殿下,该启程回京了。"杜荷轻声提醒。
李承乾收回目光:"走吧。长安城里,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他指的是朝堂上的明争暗斗——皇帝离京,正是某些人蠢蠢欲动的时候。
三日后,太子仪仗抵达长安城外。让李承乾意外的是,城门处迎接的除了文武百官,还有他的妹妹们——以晋阳公主为首,十几个公主穿着盛装,手持花束,翘首以盼。
"大哥!"晋阳公主第一个冲上来,扑进李承乾怀里,"兕子好想你!"
李承乾抱起这个最小的妹妹,亲了亲她的脸蛋:"大哥也想兕子。听说你会背《千字文》了?"
"不止呢!"晋阳骄傲地昂起小脸,"我还会背大哥教的《三字经》!"
其他公主也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候。李承乾一一回应,从袖中取出准备好的礼物——南海的珍珠项链、珊瑚手钏、贝壳梳篦...每一样都让妹妹们爱不释手。
"殿下,该入城了。"礼部尚书小心翼翼地上前提醒。
李承乾点点头,却先把晋阳公主举到自己肩头:"来,兕子跟大哥一起进城!"
在万民欢呼声中,大唐太子肩扛着小公主,率领一众妹妹们缓缓步入长安城。这温馨的一幕,让无数百姓感动落泪——谁说天家无情?
朱雀大街上,李承乾看到了更多熟悉的面孔——昔日的同窗、东宫的属官、甚至是曾经教过他骑射的老将军...每个人都用崇敬而热切的目光望着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