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毒的计策!"长孙冲倒吸凉气,"这是要一网打尽啊!"
九月十五,本该是各地常平仓平抑粮价的关键时刻。李承乾却在户部账册上发现蹊跷:七个受灾县的仓容记录,竟与实地丈量相差五万石之多!
"查!"李世民震怒之下摔碎了茶盏,"给朕一查到底!"
当夜,一支奇兵突袭了渭河上的漕船。船舱夹层中不仅藏有粮食,更搜出与突厥交易的铁器。最令人震惊的是押运人的身份——竟是荥阳郑氏的二管家!
"好个'灾年粮荒'!"李承乾翻着查获的密信,突然瞳孔骤缩。信中提到某个"代耕帮",正在暗中收购被世家囤积的粮食。
长安西市突然支起十几个古怪的摊位。横幅上写着"一斤蝗虫换三斤陈米",摊主是些面带刺青的壮汉。
"这就是'代耕帮'?"李承乾乔装观察,发现他们收虫手法极其专业:活蝗用醋熏死,立即晒干研磨成粉。更奇怪的是,这些人腰间都别着同样的木牌——刻有"稷"字。
三日后,一个爆炸性消息传遍关中:代耕帮在终南山放出三万只人工饲养的麻鸭,所过之处蝗虫绝迹!李承乾亲自查看时,在鸭舍发现块残破的绢布,上面隐约可见"秦王府"的旧印...
九月二十,李世民突然出现在灾情最重的蓝田县。没有仪仗华盖,皇帝手持长竿亲自驱赶田间的蝗虫。当一只飞蝗落在他袖口时,满朝震惊地看着天子将其生吞入腹!
"朕宁愿它食朕肺腑,也不食朕子民禾稼!"这句话随着驿道快马,一夜传遍十二州。
次日清晨,各州县衙门前排起长龙。百姓们捧着五花八门的"蝗虫膳":醋熘蝗虫、蝗粉蒸饼、甚至还有蝗虫醢...原来太医署连夜编印的《救荒本草》中,专门添加了食用蝗虫的篇章。
当李承乾顺着"代耕帮"线索追查时,在终南山洞窟中发现个惊人秘密:这里堆满了前隋的军粮袋,而看守者竟是武德年间失踪的秦王府老兵!
"陛下当年解散亲军,我们无处可去。"为首的老兵取出枚生锈的虎符,"后来发现世家囤粮,就..."
真相终于大白。这些老兵化身"代耕帮",专门劫富济贫。而他们饲养的麻鸭,正是当年征讨王世充时在江南见过的食蝗利器!
十月初,当最后一批蝗虫在秦岭北麓被歼灭时,一套完整的防灾体系也随之确立:
各县设"虫情观察所",由老农与医官共管;
常平仓实行"双钥制",钥匙分属官府与里正;
《救荒本草》新增"蝗虫篇",雕版印发各州;
更建立"飞骑信使",专门传递灾情预警。
庆功宴上,李世民将一枚特制虎符交给李承乾。符上刻的不再是猛兽,而是蝗虫、井车与麦穗组成的图案。
"知道为何让你主理此事吗?"皇帝指着案上堆积的弹劾奏章,"因为这些骂名,本该由朕来担。"
李承乾摩挲着虎符上的纹路,突然明白父亲是在为他铺路——治国安民的道路,从来都需要有人负重前行。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