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百姓的地狱,不是主角的舞台。战争并不如小说中那般英勇激荡,而是对普通百姓的彻底毁灭。从西汉的匈奴战争,到明朝的辽东战事,战场后方的百姓常常被迫提供粮草、交出儿子、献出妇女、交出铁器,甚至整个村庄被强征当做军屯。
而一旦战败,掳掠、屠城、流放是常态。即使战争胜利,几十万伤残士卒和遗属也会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而这些人往往被抛弃。穿越文中“带兵打仗出风头”的叙事,在历史中往往意味着“兵灾所过,寸草不生”,主角风光,百姓流血。
在古代,感冒可能致命,产妇分娩可能死亡,刀伤可能感染化脓而死,牙疼可能引发颅内感染。所谓名医寥若星辰,大多数人遇病靠神婆巫术或自我康复。穿越者如果指望用现代常识普及医疗,那也必须先解决工具、材料、培训体系和信任机制的问题,而这几乎不可能靠一人一书完成。
更重要的是,即使你会现代手术技术,古人没有抗生素、没有麻醉、没有消毒,你能不能救活一个人,完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条件问题。而最关键的是,百姓根本没有时间和金钱生病——有病等死才是主流。
女性在古代社会中地位极为边缘化,家庭内的职责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社会上没有话语权,也极少经济独立机会。婚姻完全服从父母包办和家族利益联姻,“自由恋爱”不是主角行为,而是“忤逆人伦”的罪行。
而穿越文中动辄“女主凭才情征服朝堂”更是幻想:女性若要参与政治,必须借助男权的庇护,或是极端个案(如武则天)。而绝大多数女性的一生是“在规训中活着,在沉默中老去”。你若不能掌握家族经济命脉,就连为自己儿子择个媳妇的权利都没有。
权力运行背后是“制度压人”。真正的古代政权运行,不是靠皇帝一言九鼎就能完成一项改革。每一个制度变更,都需经由繁杂的礼仪、法令、颁诏、奏章、执行、稽查、再反馈,而这中间无数环节都可能被层层扭曲。皇帝是制度的中心,但更是制度的俘虏。
你不能靠一纸政令让天下轻赋减税,也不能靠一顿训斥清除贪官污吏。因为每一个地方官、每一个税吏、每一个驿站兵卒,背后都有利益链、靠山与生存博弈。制度的惯性远大于人的意志,这也是历代改革失败的原因所在。
哪怕你站在“盛世”的中心,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依然无法否认:底层百姓仍是吃粗粮、穿破衣、依天而活。所谓“盛世”只是政权稳定、粮价不乱、税负略低、盗匪少见的相对状态。
这些时期只是“还没崩”,并非“已富足”。而真正的历史进步,不是靠哪位君主的圣明,而是技术迭代、生产提升、交易自由逐步积累出的红利。而这些进步,往往不是古人想象得那么“礼乐文明”,而是一次次痛苦中的积累。
古代是制度残酷、资源紧缺、社会封闭的多重合围,不是个人奋斗的舞台,更不是情爱诗意的天堂。若脱离这些基本常识,仅凭主角光环描摹权谋征战、情仇恩怨,写出来的东西不过是当代人对历史的浪漫投射罢了。穿越写作,想写得真实而深刻,第一步不是构想,而是了解这片土地上亿万先民真正如何活过来的。不是金戈铁马,而是血泪骨肉。
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史不是爽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