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确实强,但不是万能的“碾压工具”
轻骑兵在古代战争里,确实是一个威慑力极强的兵种。他们快速、机动、善突袭、擅追击,一旦在合适地形、合适时机出动,能在战局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但轻骑兵≠所向披靡。
它的优势建立在速度与骚扰,不是硬碰硬搞决战。它的弱点同样明显:依赖草料、疲劳快、持续作战能力低、受地形限制严重。
小说里常演“穿越者组建轻骑一支,横扫天下”,听着爽,但你要搞清楚一个事实:骑兵最怕断补给,最怕陷泥地,最怕进山林。
所以你不可能“靠骑兵征服整个中国”。历史上真正靠骑兵打天下的国家,也必须结合步兵、车兵、后勤系统、粮草补给,才能持久。
骑兵是军种,不是神兵。
战马吃得比人多,饿它三天你这支队伍就废了。
你觉得练一支轻骑,最难的是“找骑手”?不对,是“养马”。
战马平均一天要吃10斤草、5斤料,外加大量饮水。草料必须新鲜干净,不能霉变。大规模行军时,必须有专业的“草料官”沿线预铺“马草站”,否者马一旦疲惫、生病、脱蹄,全军瘫痪。
像唐朝、辽国、元朝等重骑兵国家,每年全国动员最大的资源之一,就是草料运输。元代军队征战南方,经常因为“马病死”导致溃败;宋朝抗辽,沿线屯草的军费比粮食还贵。
你若穿越成“骑兵指挥官”,没有一整条草料线,你的轻骑三天就全体“马瘦腿断”,别说打仗,连撤退都撤不动。
马不是“开了就走”,保养、医治、装具样样麻烦。小说主角骑着“宝马良驹”,风驰电掣,马不歇、人不倦,看着真刺激。
但在现实中,马是极娇贵的动物。
每天要清理马蹄,防止裂蹄;
马鞍、马镫、辔头必须定期检查,否则磨伤严重;
马一旦拉稀、跛蹄、中暑、冻伤,就无法骑乘;
战马不能带病作战,否则极易惊吓、乱阵、甩骑手。
历史上大军行进时,必须设有“马医营”“马具营”“修蹄官”,整日围着战马打转。而每匹战马都有编号、有文书、有登记,军官动用必须备案。
你想轻松搞出一支“灵动轻骑”?你得先解决马病、马伤、马鞍、马蹄、马料五座大山。没有这套“马后勤”,你只是在玩命。
轻骑兵“跑得快”,但并不能“打得久”。
轻骑兵最适合的战术是袭扰、奔袭、截击、游斗。他们依赖速度突入敌后、打了就跑、骚扰运输线、消耗敌人。
但你要它“正面打阵仗”,或者说“冲锋之后立住不退”,基本不可能。轻骑兵防御弱、冲击力有限,一旦被弓弩压制或步兵缠战,马上就陷入被围歼风险。
比如金军的“拐子马”战术,就是靠轻骑高速奔袭,但对上宋朝密集弩阵就吃大亏;而辽军轻骑南征也经常因持久战不利而失败。
你穿越练轻骑想“一战定江山”?不行,它只是“战术利器”,不是战略王牌。打不下来城池,也守不住要道。
你看过多少小说桥段:骑兵疾驰破敌阵、一路狂飙攻城掠地。但问题是,中国地形复杂,不是草原一望无垠。
南方多山岭、多江河、多稻田,地形湿滑泥泞,不利马匹奔袭;西南更是丘陵、崇山、密林、竹林,马匹根本动不了;东南平原虽有空地,但多为水网田畦,不适合高速冲阵。
真正适合轻骑大规模驰骋的,只有华北、陇西、漠北这些地方。所以你看,蒙古、辽、金、匈奴、突厥——全是在北方打得开花,但一到南方,就“马失前蹄”。
你穿越组骑兵冲进四川?对不起,骑兵变成“牵马走”,你这支部队反而成了累赘。
轻骑兵的“快”也依赖后勤速度。“快”不是一个人跑得快,是整队部队同步前进快,是背后的补给系统也能“跟得上”。
你轻骑跑一天,可你的补给呢?士兵吃的、马吃的、伤员抬的、箭矢补的、辎重送的,谁来送?靠你自己背?不现实。
历史上的骑兵作战,必须配备:
粮草车队:每天推进20~30里;
辎重营:送帐篷、旗帜、药物;
护卫营:保障补给线不被劫;
后备马匹:轮换骑乘、运伤员。
没有这些系统支持,轻骑兵最多作战三天,第四天开始掉队、疲软、溃散。
小说里你“一骑千里三日夜驰”搞突袭,那是玄幻。现实中你不休整不补给,士兵和马都会“脱水+脱力+脱线”。
轻骑兵耗损极快,不是你想练就能练。
骑兵的组建成本极高。以明代为例,训练一名合格骑兵至少要:
一匹战马,合格价格约三十两白银;
一套骑具(马鞍、马镫、弓箭、刀枪)合计十余两;
三个月基础操练;
半年军法战术训练;
服役考核后才能列入战编。
而骑兵训练成本比步兵高出3~5倍;伤亡率却更高,因其冲阵暴露大、易被集中攻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历史不是爽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