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灯时分,陈砚在灯下核对外藩的作物清单。南洋的椰子种装在藤筐里,标签上写着 “耐旱耐涝,果肉可食”;波斯的葡萄藤用草绳捆着,根须上还带着湿润的泥土。忽见其中有包海岛棉种,标签上写着 “纤维细长,可织细布”,便问:“这是哪里来的?” 礼部主事连忙回话:“是吕宋使者带来的,说在他们那边一年能收三季,不知咱们这儿的南方沿海能种不。” 陈砚拿起一粒棉种,放在指尖捻了捻,种皮上的短绒很密:“让农官在琼州的试验田试种几分地,记好浇水的次数,若是能适应,明年就在沿海推广,百姓们能织出更精细的棉布,还能换些洋货。”
三更天时,窗外传来纺织娘的叫声,“织织” 的声音混着荷塘的蛙鸣,格外清润。陈砚放下笔,见案头的茶还温着,今年的茉莉香片泡出的茶汤泛着浅黄,香气混着夏夜的荷香,格外舒心。她想起棉田里农妇的笑脸,染坊里飘动的夏布,还有新试种的种子,嘴角漾起暖意。治理天下就像应对这夏至的暑热,既要防晒又要补水,处处周到才能让百姓安稳度夏。这夏夜的风带着清凉,想来今年的庄稼能安然度夏,百姓的日子也能透着清爽。
天快亮时,晨曦漫过窗棂。陈砚推开窗,见远处的稻田在晨光里泛着碧浪,农人已扛着锄头下地了,脚步声在田埂上轻轻回响。再过些时日,棉桃就会渐渐饱满,像藏着无数的银絮 —— 就像这寻常的夏至时节,不必有波澜,却自会在暑热里孕育着秋收的盼头。
喜欢明朝的名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明朝的名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