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下去," 朱标对亲卫道,"大军暂驻通州,本宫率千骑先行回应天。" 他摸了摸胸前的玉佩,冰凉的触感让他清醒,"告诉宋大人,打开皇室私库,先垫付边关将士的抚恤金。至于那些纵火的乱民..." 他眼中闪过冷光,"按《大明律》谋反罪论处。"
应天的秋夜笼罩在薄雾中,朱标骑马经过承天门时,看见城墙上新贴的《讨燕檄文》被人撕得粉碎。他知道,这是勋贵们在试探他的底线 —— 当新政与战争同时掏空国库,当百姓开始怀疑仁政的意义,便是旧势力反扑的最佳时机。
西宫寝殿内,朱元璋的手背上插着三根银针,却仍紧紧攥着《皇明祖训》。看见朱标进来,他忽然笑了,笑容里带着解脱:"标儿,你做得对。" 他指了指案头的遗诏,"朕改了,以后藩王不得节制军权,不得干预地方,永为铁律。"
朱标跪在床前,发现父皇鬓角的白发比三月前多了一倍。他忽然想起穿越前看过的史料,朱元璋活到七十一岁,但此刻的老皇帝,分明被忧思与病痛折磨得形销骨立。
"父皇,儿臣定会守住新政。" 朱标握住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也会守住您打下的江山。"
朱元璋忽然剧烈咳嗽,鲜血溅在朱标胸前的十二章纹上。他望着儿子眼中的坚定,终于闭上双眼 —— 这一次,他相信,这个融合了仁善与铁血的太子,定能让大明走向真正的盛世。
深夜,朱标站在西华门城楼上,看着燕王的车驾在锦衣卫护送下驶入应天。车帘掀开的瞬间,他与朱棣对视。弟弟眼中的疯狂与不甘,让他忽然想起漠北的狼嚎 —— 那是永远无法被驯服的野心。
"带他去宗人府," 朱标对蓝玉道,"但记住," 他摸了摸腰间的玄铁剑,"别让他死了。因为本宫要让他活着,看着新政如何让大明万代兴盛。"
秋风卷起城楼下的落叶,朱标望着星空下的应天府,忽然露出笑容。这场秋狝之变,是考验,也是契机。他终于剪断了藩王与外敌勾结的最后一根线,让新政真正扎根在大明的土地上。
但他知道,挑战远未结束。朱元璋的离世近在眼前,新政的根基尚未稳固,还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但他不怕,因为他是朱标,是带着现代智慧与历史责任感的执政者,是要在这封建王朝的夜幕里,点燃第一盏明灯的人。
星斗转移,黎明将至。朱标转身走向寝宫,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在他身后,紫禁城的琉璃瓦上,第一缕阳光正悄然漫过屋脊,如同他心中的希望,永不熄灭。
喜欢明朝的名义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明朝的名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