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俗
或人难曰人中之有老彭犹木中之有松栢
禀之自然何可学得乎抱朴子曰夫陶冶造
化莫灵於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
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
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効其道引以
增年且夫松栢枝叶与衆木则别龟鹤体貌
与衆虫则殊至於彭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
寿独长者犹於得道非自然也衆木不能法
松栢诸虫不能学龟鹤是以短折耳人有明
哲能修彭老之道则可与之同功矣若谓世
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
及有施爲本末非虚言也若谓彼皆特禀异
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若道
术不可学得则变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
亡兴云起雾召致虫蛇合聚鱼鼈三十六石
立化爲水消玉爲??溃金爲浆入渊不沾蹴
刃不伤幻化之事九百有余按而行之无不
皆効何爲独不肯信仙之可得乎仙道迟成
多所禁忌自无超世之志强力之才不能守
之守之其或颇好心疑中道而废便谓仙道
长生果不可得耳仙经曰服丹守一与天相
毕还精胎息延寿无极此皆至道要言也民
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
不食言岂况古之眞人宁当虚造空文以必
不可得之事诳误将来何所索乎苟无其命
终不肯信亦安可强令信哉或难曰龟鹤长
寿盖世间之空言耳谁与二物终始相随而
得知之也抱朴子曰苟得其要则八极之外
如在指掌百代之远有若同时不必在乎庭
宇之左右俟乎瞻视之所及然後知之也玉
策记曰千岁之龟五色具焉其额上两骨起
似角解人之言浮於莲叶之上或在丛蓍之
下其上时有白云蟠蛇千岁之鹤随时而鸣
能登於木其未千载者终不集於树上也色
纯白而脑尽成丹如此则见便可知也然物
之老者多智率皆深藏远处故人少有见之
耳按玉策记及昌宇经不但此二物之寿也
云千岁松树四边枝起上抄不长望而视之
有如偃盖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
如青犬或如青人皆寿千岁又云蛇有无穷
之寿弥猴寿八百岁变爲猨猨寿五百岁变
爲玃玃千岁蟾蜍寿三千歳骐驎寿二千岁
腾黄之马吉光之兽皆寿三千岁千歳之鸟
万岁之禽皆人面而鸟身寿亦如其名虎及
鹿兔皆寿千歳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能
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狐狸豺狼皆寿八百
岁满五百岁则善变爲人形鼠寿三百岁满
百岁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
中吉凶及千里外事如此比例不可具载但
博识者触物能名洽闻者理无所惑耳何必
常与龟鹤周旋乃可知乎苟不识物则园中
草木田池禽兽犹多不知况乎巨异者哉史
记龟策传云江淮间居人爲儿时以龟枝床
至後老死家人移床而龟故生此亦不减五
六十岁也不饮不食如此之久而不死其与
凡物不同亦远矣亦复何疑於千岁哉仙经
象龟之息岂不有以乎故太丘长颍川陈仲
弓笃论士也撰异闻记云其郡人张广定者
遭乱常避地有一女年四岁不能步涉又不
可檐负计弃之固当饿死不欲令其骸骨之
露村口有古大塚上巅先有穿穴乃以器盛
缒之下此女於塚中以数月许乾饭及水浆
与之而舍去候世平定其间三年广定乃得
还郷里欲收塚中所弃女骨更殡埋之广定
往视女故坐塚中见其父母犹识之甚喜而
父母犹初恐其鬼也入就之乃知其不死问
之从何得食女言粮初尽时甚饥见塚角有
一物伸颈吞气试効之转不复饥日月爲之
以至於今父母去时所留衣被自在塚中不
行往来衣服不败故不寒冻广定乃索女所
言物乃是一大龟耳女出食谷初小腹痛呕
逆久许乃习此又足以知龟有不死之法及
爲道者效之可与龟同年之验也史迁与仲
弓皆非妄说者也天下之虫鸟多矣而古人
独举斯二物者明其独有异於衆故也覩一
隅则可以悟之矣或难曰龟能土蛰鹤能天
飞使人爲须臾之蛰有顷刻之飞犹尚不能
其寿安可学乎抱朴子答曰虫之能蛰者多
矣鸟之能飞者饶矣而独举龟鹤有长生之
寿者其所以不死者不由蛰与飞也是以眞
人但令学其道引以延年法其食气以絶谷
不学其土蛰与天飞也夫得道者上能竦身
於云霄下能潜泳於川海是以萧史偕翔凤
以凌虚琴高乘朱鲤於深渊斯其验也何但
须臾之蛰顷刻之飞而已乎龙蛇蛟螭狙猬
鼍蠡皆能竟冬不食之时乃肥於食时也莫
得其法且夫一致之善者物多胜於人不独
龟鹤也故太昊师蜘蛛而结网金天据九鴈
以正时帝轩俟凤鸣以调律唐荛观蓂荚以
知月终归知往乾鹊知来鱼伯识水旱之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道藏辑要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道藏辑要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