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盛世渐趋黯淡的余晖里,成都浣花溪畔,有一个身影摇曳生姿,如梦似幻,她,便是薛涛。悠悠岁月长河奔涌不息,却始终未能冲淡她的光芒。她的才情与故事,早已深深融入历史脉络,成为永恒传奇,不仅镌刻于泛黄诗卷,更凝固在诸多纪念她的遗迹之中,每一处都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动人篇章。
名门遗珠,初绽诗韵
薛涛,出身官宦世家。父亲薛郧于长安为官,一生清正廉洁,饱读诗书。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与浓厚书香氛围的熏陶下,薛涛自幼便展露出非凡的诗词天赋。她的童年,浸润在书香墨韵之中,那些经典的诗词歌赋,恰似绵绵春雨,无声却有力地滋养着她幼小而充满灵性的心灵。
八岁那年的一个夏日午后,蝉鸣聒噪,声声入耳。薛涛与父亲在庭院的梧桐树下乘凉。父亲望着那棵高大挺拔、直指苍穹的梧桐树,兴致大发,随口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话音刚落,小薛涛眼眸瞬间明亮,几乎不假思索地接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那清脆悦耳的童声,宛如珠落玉盘,清脆动听。父亲听闻,又惊又喜,望着聪慧过人的女儿,眼中满是骄傲,但同时,这句诗也让他隐隐生出担忧——这仿佛是命运的谶语,似乎预示着女儿未来波折坎坷的人生。
然而,好景不长,命运的暴风雨毫无征兆地呼啸而至。薛郧因刚正不阿,直言进谏,不慎得罪权贵,旋即被贬至蜀地。一家人被迫背井离乡,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旅途。本以为到了蜀地,生活能逐渐安定,可命运却再次施以重拳。薛郧在出使南诏时,不幸感染瘴疠,一病不起,最终无奈撒手人寰。那时的薛涛,年仅十四岁,恰似一朵刚刚绽放的娇嫩花蕾,还未来得及充分沐浴阳光的温暖,便被狂风暴雨无情侵袭。
父亲的离世,让薛涛和母亲的生活瞬间坠入绝境。曾经的富贵繁华,转瞬即逝,如过眼云烟。她们不得不直面生活的残酷与现实的冰冷。为了维持生计,年仅十六岁的薛涛,无奈之下加入乐籍,从此踏入一个充满诱惑与无奈、光鲜与辛酸交织的世界。
幕府风云,才情绽放
大唐时期的乐妓,与其他朝代有着显着差异。她们大多周旋于诗人、儒生和官员之间,凭借自身出众的才艺、卓越的辞令和不凡的见识,赢得众人的青睐与赞赏。而薛涛,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存在。
十七岁那年,命运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中书令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他久闻薛涛才情过人,便在一次酒宴上,邀请她即兴赋诗。薛涛毫无怯场之意,自信的光芒在她眼中闪烁。她从容提笔,一挥而就,写下《谒巫山庙》:“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这首诗意境深邃悠远,气势磅礴大气,全无丝毫脂粉之气,令韦皋不禁拍案叫绝。从此,薛涛成为帅府宴会上的常客,她的才情也在蜀地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
韦皋对薛涛的赏识,远远超出了对其诗才的欣赏。他惊喜地发现,薛涛在处理公文时,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心思细腻、认真严谨,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于是,他大胆地让薛涛参与案牍工作。而薛涛也没有辜负韦皋的信任,将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游刃有余。渐渐地,韦皋对薛涛的信任与日俱增,甚至萌生出一个大胆且前所未有的想法——向朝廷奏请,授予薛涛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
然而,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便遭到众人的强烈反对。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且历史上从未有女子担任过校书郎这一官职。尽管韦皋的提议最终未能如愿实现,但“女校书”的名号却迅速传开,不胫而走,薛涛的名声也随之传遍了整个大唐。
随着声名远扬,薛涛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她开始收到来自各地的丰厚重礼,这些礼物,表面上是人们对她才情的欣赏与倾慕,背后却也隐藏着一些别有用心的目的。涉世未深的薛涛,怀着单纯的心思,大方地收下了这些礼物,却未曾意识到,这已然引起了韦皋的强烈不满。在韦皋看来,薛涛的行为过于张扬,严重有损他的颜面与威严。盛怒之下,韦皋一气之下将薛涛发配到了松州。
松州,地处西南边陲,是唐王朝与吐蕃交战的最前沿阵地。这里环境恶劣至极,战火纷飞,与繁华热闹的成都形成了天壤之别。薛涛此前从未经历过如此艰苦的生活,初到松州,恐惧和绝望如影随形,紧紧笼罩着她。在这片陌生而又充满危险的土地上,她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无情,深刻感受到了百姓的深重苦难。每一个夜晚,她都在无尽的思念中度过,远方的家乡和母亲是她心中唯一的牵挂,泪水常常浸湿她的枕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