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会议室里的挂钟"咔嗒咔嗒"响着,像是给陈志远倒计时。他站在全省地图前,手中的竹竿沿着几条粗红线划过:"五条南北干线,三条东西通道,覆盖全省80%的县市。这就是志远运输的'五纵三横'规划。"
竹竿敲在省城的位置,发出清脆的"哒"一声。会议室里十几个交通局干部却像木头人似的毫无反应。副局长老徐慢悠悠地呷了口茶,茶叶沫子沾在胡须上:"小陈啊,想法很好,但不符合规定。"
"哪条规定?"陈志远放下竹竿。
"运输线路要逐级审批,你这'五纵三横'一下子就要开二十多条线......"老徐翻开红头文件,"省里去年才下发通知,严格控制跨地区运输牌照发放。"
陈志远早料到这一手。他取出另一份文件:"徐局长,这是省经委的特批函。志远运输作为改革开放试点企业,享有线路审批绿色通道。"
老徐眯起眼看了看文件,突然笑了:"小陈,你有所不知。"他压低声音,"赵主任——就是赵建国的堂弟——刚调任经委运输处处长,这个嘛......"手指在文件上轻轻点了点。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陈志远盯着老徐油光发亮的脑门,突然明白为什么今天所有干部都躲着他的目光——赵家的触角比他想象的伸得还长。
"我明白了。"陈志远收起文件,"打扰各位领导了。"
走出交通局大门,刺眼的阳光照得陈志远眼前发黑。他摸出墨镜戴上,却听见身后有脚步声追来。回头一看,是个戴眼镜的年轻科员。
"陈、陈厂长,"年轻人紧张地东张西望,"我是周雅记者的读者......"他塞给陈志远一张纸条就匆匆离去。
纸条上写着一个电话号码和"退役军用通讯设备"几个字。
当天下午,陈志远在郊区一个废弃仓库里见到了秦雪的表哥马占山。这个退伍汽车兵现在成了"地下通讯商",仓库里堆满了各种军用淘汰设备。
"这是70型野战电台,有效半径50公里。"马占山拍着一个铁皮箱子,灰尘四溅,"配上中继站,全省覆盖没问题。"
陈志远心跳加速:"合法吗?"
"退役装备,有手续的。"马占山咧嘴一笑,露出两颗金牙,"就是操作需要专业培训。"
"你有多少人?"
"十二个老战友,都是通讯兵退伍。"
三天后,志远运输的每辆车上都装上了改装过的军用电台。调度室里,十二个穿旧军装的老兵二十四小时轮班,墙上挂着的巨幅地图插满彩色图钉。这个场景让陈志远想起前世看过的美军作战指挥中心。
"这叫'土法上马'。"他对来采访的周雅说,"既然正规渠道走不通,我们就自己铺网。"
周雅的报道《"游击队"如何打败"正规军"》在省报刊发后,引起轩然大波。交通局连夜开会,最终做出妥协——允许志远运输试点三条跨市线路,但必须"规范管理"。
"赢了!"张建军兴奋地挥舞着批文。
陈志远却盯着地图上东北角的一片空白——那里通往长白山区的线路仍然没批下来。而当地的特产松子、人参,正是春节前最紧俏的货品。
"不等了。"陈志远突然说,"明天就发车。"
张建军瞪大眼睛:"可那边没批文啊!被抓到要罚巨款的!"
"所以我去。"陈志远平静地说。
十二月的长白山区,大雪封山。陈志远亲自带队,五辆解放卡车组成的车队像蜗牛一样在盘山公路上爬行。驾驶室里,退伍兵出身的司机老赵紧握方向盘,嘴里不停地骂着脏话:"这鬼天气,雷达都不好使了......"
车载电台突然刺啦作响,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暴风雪......立即......返航......"
"糟了。"老赵脸色骤变,"气象站预警!"
话音刚落,狂风卷着雪片呼啸而来,瞬间白茫茫一片。卡车剧烈摇晃,陈志远死死抓住车门把手。后视镜里,后面的车已经看不见了。
"得停车!"老赵拼命把住方向盘,"再开要掉山沟里了!"
卡车艰难地停在一处背风的山崖下。电台完全失灵,温度计显示零下三十五度。老赵从座位底下摸出个铁皮罐:"幸亏带了这玩意儿。"
那是志远食品厂特制的"极地辣椒酱",专为高寒地区研发的超辣版本。一小勺下肚,陈志远顿时觉得有团火从喉咙烧到胃里,浑身冒汗。两人靠辣椒酱和柴油炉,在驾驶室里熬过了漫长的十八个小时。
暴风雪停息后,他们发现最后一辆车失踪了。循着车辙找了半小时,才在一个陡坡下发现侧翻的卡车——司机小刘被困在变形的驾驶室里,双腿被卡住,已经出现冻伤症状。
"电台坏了......"小刘嘴唇发紫,"我以为要交代在这儿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