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寒风裹挟着残雪,在京城高耸的宫墙上呼啸而过。我独自站在宫墙之巅,目光穿透重重夜色,投向遥远的边疆方向,心中思绪如潮水般翻涌。王振虽尚未落入法网,但家族的危机已暂时解除,至少此刻,我们能得以片刻的喘息。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战事远未结束。
“娘娘,边疆急报!”小贵子气喘吁吁地跑来,手中紧握着一封密信,“北境告急,敌军正大规模集结,直逼边境,徐达将军请求朝廷立即增派援兵。”
我接过密信,眉头瞬间紧锁。边疆的战况远比想象中更为严峻。敌军不仅兵力雄厚,而且战术诡异多变,似乎有意避开明军的主力防线,直取要害。若不及时应对,整个北境都将陷入动荡不安。
“传陈矩。”我低声吩咐,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不一会儿,陈矩匆匆赶来,神色凝重:“娘娘有何吩咐?”
“我要亲自前往兵部,查阅所有关于边疆的布防图和历年战事的详细记录。”我目光如炬,语气坚决,“另外,让小英去整理所有关于北境地形、水源、气候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陈矩点头领命,随即又面露迟疑:“娘娘,此举恐怕会招致朝臣的非议……”
“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事。”我打断他的话,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若任由战事恶化,后果将不堪设想。”
翌日清晨,我便带着小英与陈矩踏入了兵部的档案库。尘封已久的卷轴铺满了案几,我仔细翻阅每一份地图,将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战略要地一一标注出来。小英则在一旁专注地整理着各地的粮草储备、河流走向以及天气变化规律。
“娘娘,这份记录提到,北岭有一条地下暗河,每逢春初融雪,水流便会暴涨,足以淹没大片低洼地带。”小英指着一页泛黄的旧纸,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我眼前一亮,迅速在地图上找到了那处地点。若能巧妙利用这条暗河,或许可以设下陷阱,让敌军措手不及。
“立刻派人前往北岭,查证这条暗河的具体位置和流向。”我对陈矩下令,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同时,通知徐达将军,让他暂缓正面交锋,等待我们的进一步指示。”
数日后,探子回报,确认了暗河的存在,并绘制出了详细的路线图。我召集心腹幕僚,在寝宫内反复推演作战方案,最终拟定了一套完整的防御反击计划。
“明日早朝,我要面见陛下。”我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冷峻,听闻边疆战况后更是眉头紧锁。
“诸位爱卿,有何良策?”他环视众臣,语气沉稳却透着一丝怒意。
几位老臣上前奏对,提出的策略皆是按部就班,无甚新意。朱元璋显然不悦,正欲发话,我缓步出列,躬身施礼。
“臣妾斗胆,愿献一策。”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不少大臣皱眉摇头,有人甚至当场出声反对:“后宫不得干政,娘娘此举不合规矩!”
朱元璋抬手制止众人喧哗,目光落在我的脸上,缓缓开口:“说吧。”
我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地图,铺展于案前,指向北岭一处关键地段:“陛下,敌军虽势大,但其行军路线受限于地形,必经北岭。而北岭之下,有一条隐秘暗河,每逢春季融雪,水量激增,足以淹没整片山谷。若能在敌军半渡之时引水灌之,便可一举断其退路,使其进退维谷。”
朝堂一片寂静,几位将领低头思索,徐达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娘娘所言属实?”朱元璋沉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审视。
“臣已派人查证,确有其事。”我答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只需在上游筑坝蓄水,待敌军深入山谷,再放水冲之,定能令其溃败。”
“好!”朱元璋猛然拍案而起,目光锐利如鹰,“就依娘娘所言,即刻调拨人马,前往北岭设伏!”
群臣虽仍有异议,但在皇帝的决断之下,也只能遵旨行事。
数日后,前方传来捷报——敌军果然如预测般进入山谷,明军适时放水,洪水滔天,敌军死伤惨重,余者四散奔逃。北境战局自此逆转,敌军被迫撤退,明军趁势追击,逐步收复失地。
消息传回皇宫,朱元璋龙颜大悦,亲自召见我于书房。
“你这一计,实乃奇谋。”他望着我,眼中多了一分欣赏,“朕原以为女子不可涉军机,今日方知,智谋不在男女,而在识见。”
我微微一笑,拱手道:“陛下谬赞,臣妾不过略尽绵薄之力,真正立功者,仍是前线将士。”
朱元璋点头,沉默片刻后忽然问道:“你可知,为何敌军会在此时大举犯境?”
我心头一震,面上却不露痕迹:“陛下怀疑另有隐情?”
“不错。”朱元璋缓缓道,“王振虽未落网,但据锦衣卫查探,他似乎早已与北境势力有所勾结。此次战乱,极有可能是他一手策划,借以牵制朝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宫,成重八最宠皇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明宫,成重八最宠皇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