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殿外,阳光透过檐角洒在青石板上,却照不进我的心。马皇后失势已成定局,可她临走前那句低语仍萦绕在我耳畔——“等着瞧吧,成穆贵妃。”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小英。
“娘娘,锦衣卫已经封锁了中宫,马皇后被软禁于偏殿,不得与任何人接触。”她低声禀报。
我点头:“李善长那边呢?”
“丞相今日称病未上朝,但据探子回报,他府中近日访客频繁,似有密议。”
我眯起眼:“让陈矩盯紧些,我要知道每一个进出李府的人。”
小英应声而去,我转身步入内殿,心中却并未因马皇后的倒台而轻松。这场较量远未结束。
**第一日,马皇后仍不肯低头。**
她拒绝进食,声称自己是清白的,要朱元璋还她公道。然而证据确凿,朱元璋虽未废后,却下令剥夺她的凤印,命其闭门思过。后宫事务由我暂代,所有嫔妃皆需听从我的安排。
我在后宫设下新的规矩,凡有私下议论者,一律严惩。一时间,宫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第三日,马皇后开始反击。**
她暗中指使小良子联络纪纲,试图翻供,却被锦衣卫当场擒获。纪纲在狱中受刑不过,吐露更多细节——马皇后曾多次命他处置宫中异己,包括翠儿、阿梅等十余名宫女,皆被秘密处决。
我把这些供词呈递给朱元璋,皇帝的脸色愈发阴沉。
“她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朱元璋怒不可遏,下令彻查此案,所有涉案之人一律收押。
**第五日,李善长终于现身。**
他在御书房求见我,神色复杂。
“贵妃,此事牵连甚广,若继续追查,恐怕会动摇朝局。”他开门见山。
我冷笑:“丞相是在为谁说话?”
他沉默片刻,缓缓道:“马皇后背后,不止是她一人。”
我盯着他:“你也是其中之一?”
李善长叹了口气:“我只是想保全大局。”
我站起身,目光锐利:“大局?若任由他们为所欲为,才是真正的动荡之源。”
他望着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深深看了我一眼,便转身离去。
**第七日,我正式接管后宫。**
朱元璋亲自召见我,赐予凤印,命我掌管六宫事务。群臣哗然,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后宫不得干政。
我未加理会,直接传旨,将那些反对声音一一压制。凡是阻挠新政者,或贬官,或流放,甚至有人被抄家问罪。
朝堂之上,一片肃然。
**第十日,我在朝会上提出整顿后宫旧制。**
我建议削减冗员,裁撤无用机构,并设立专门的监察司,负责监督后宫官员行为。此举赢得部分官员支持,也引发了一些老臣的不满。
徐达对此表示赞同:“后宫乃国之根本,理应肃清积弊。”
常遇春却皱眉道:“贵妃此举,是否逾越本分?”
我淡淡一笑:“若无人主持大局,岂非更乱?”
他无言以对。
**第十五日,我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心腹。**
小贵子和小英成为我最信任的左右手,我让他们分别负责内外情报,确保宫中一举一动尽在掌控之中。
与此同时,我提拔了一批年轻的官员,安插在关键职位,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网。
**第二十日,马皇后病重。**
她在偏殿绝食多日,身体虚弱不堪。朱元璋虽未亲自探望,但也未曾下旨废后。
我派人送去汤药,却被她打翻。
“我不需要你的怜悯。”她冷冷地说道。
我看着她,心中五味杂陈:“这不是怜悯,而是给你一个交代。”
她苦笑:“你以为你能赢到最后吗?”
我凝视着她:“至少,我现在赢了。”
她闭上眼,不再言语。
**第二十五日,李善长辞官归乡。**
他向朱元璋递交奏折,请求告老还乡。皇帝准许,赐金帛田宅,送其出京。
我知道,他是怕了。但他没有错,只是选择了明哲保身。
**第三十日,我在朝会上提出改革税赋制度。**
这是我真正踏入朝政的第一步。我提议减免江南赋税,扶持农桑,同时加强边防军备。
此议一出,满朝哗然。
“后宫女子,怎可干涉朝政?”有老臣愤然反驳。
我淡然回应:“若朝政清明,何须我来插手?”
朱元璋默许了我的提议,并命户部尚书协助我起草详细方案。
**第四十日,我收到一封密信。**
信来自边境,署名是邓愈。
他说,最近北方边关发现数名可疑人物,疑似与前朝余党有关联。他怀疑,马皇后当年的计划并未完全终止。
我握紧信纸,心头一沉。
难道,这一切还未结束?
**第五十日,我召集亲信商议对策。**
小贵子建议立即派遣锦衣卫前往调查,小英则主张低调行事,以免打草惊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明宫,成重八最宠皇妃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明宫,成重八最宠皇妃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