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传递的信息包如同一枚结构极其精密的黑色水晶,悬浮在“星火之始”最深层隔离实验室的多重能量场中央。它不含任何主动信号,只是静静地存在着,等待着被“正确”的方式开启。其所附带的简短信息——“符合‘宪章’许可范围。提供基础架构优化建议数据包。”——字面意思清晰,但其背后的意图和潜在风险,却让星盟最高决策层陷入了激烈的辩论。
“这很可能是一个陷阱!”军事顾问团的代表态度强硬,“‘观察者’此前意图将我们‘修剪’,如今态度逆转,岂会如此好心?这数据包一旦接入我们的核心网络,可能携带逻辑炸弹、高维病毒,甚至直接成为‘观察者’反向控制我们的后门!”
“但‘观察者’是基于‘永恒秩序宪章’行事,这是‘深穹之眼’确认过的。”一位资深科学家反驳,“既然宪章认可我们的身份,它们提供‘优化建议’在逻辑上是合理的。这可能是我们快速提升‘秩序疆域’效能、理解更高层次规则构建的绝佳机会。因噎废食,可能会错失至关重要的机遇。”
“关键在于验证。”伊芙琳打断了争论,她的目光锐利,“我们不能盲目信任,也不能一味排斥。需要建立一个绝对物理隔离、且具备多重自毁机制的‘沙箱’环境,对数据包进行渐进式、有限度的解析。莉亚娜,你的感知能否判断其基本属性?”
莉亚娜站在隔离场外,双眸中秩序光点缓缓流转,她的意识谨慎地触及数据包的外层信息结构。片刻后,她微微颔首:“外层结构稳定,蕴含的规则逻辑……非常古老、严谨,且与‘秩序疆域’的基础理论同源,甚至更为精妙。我没有感知到明显的恶意或混乱波动。但核心内容被多层加密,其解锁方式……似乎与‘钥匙’的权限有关。”
这意味着,只有莉亚娜能够安全地打开并初步解读这个数据包,但也将最大的风险置于她一人身上。
经过周密的风险评估和预案准备,一场代号为“凿壁”的绝密解析行动悄然展开。在层层防护的实验室核心,莉亚娜将指尖轻轻点在那枚黑色水晶般的数据包上。她体内的“钥匙”符号微微发光,与数据包产生了共鸣。数据包的外层加密如同花瓣般缓缓展开,海量的、由纯粹规则信息构成的洪流汹涌而出,被导入特制的、与星盟所有网络物理隔离的超级计算阵列中。
解析过程如同探索一座无边无际的、由光与逻辑构成的迷宫。数据包内蕴含的并非现成的技术蓝图,而是无数种规则组合的可能性、能量节点优化的数学模型、以及对宇宙底层秩序更深刻的哲学理解。艾妲教授带领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分析着这些信息,每一次领悟都伴随着惊叹。这些“优化建议”确实直指“秩序疆域”构建过程中的诸多瓶颈和潜在缺陷,提供的思路精妙绝伦,仿佛一位至高导师的点拨。
然而,随着解析的深入,他们也触及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内容。数据包深处,隐藏着一些关于“规则熵增”现象的观测记录和理论推演,其描述远比星盟已知的更为详细和恐怖。它指出,规则磨损并非均匀发生,在某些特定宇宙结构节点(如古老黑洞视界、维度交汇处、以及……像“灰烬之歌”那样的大质量文明消亡之地),熵增速度会急剧加快,形成所谓的“规则蛀孔”。而低语者的活动,与这些“蛀孔”的出现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它们似乎以“蛀孔”中泄漏出的无序能量为食,并加速其扩张。
“观察者”提供的警告坐标,正是这样一个新近被探测到的、熵增加速的“规则蛀孔”区域,位于一片遥远的、被称为“寂灭旋臂”的荒芜星域。
“它们不是在帮我们,至少不完全是。”艾妲面色凝重地对伊芙琳说,“它们是在指引我们去处理这些‘宇宙的伤口’。我们作为‘代行者’,维护秩序、修复规则蛀孔,或许是‘宪章’赋予我们的‘义务’。”
伊芙琳沉默片刻,道:“即使没有‘义务’,为了星盟自身的生存,我们也必须面对这些威胁。数据包的价值毋庸置疑,它能极大加速‘秩序疆域’的完善。但我们不能完全被‘观察者’牵着鼻子走。雷恩,派遣一支精干的侦察分队,前往那个坐标区域进行初步探测,代号‘窥渊’。任务是评估威胁等级,收集数据,绝不允许轻易介入。”
就在星盟小心翼翼消化“观察者”的“礼物”并派出“窥渊”分队的同时,外部威胁并未因他们的内部提升而止步。
“克洛诺斯吞世者”的掠夺舰队,在“灰烬之歌”星云试探性攻击后,似乎将星盟认定为一个拥有珍贵技术、但防御并非无懈可击的肥美猎物。他们的侦察舰活动范围越来越靠近星盟边境,多次试图突破巡逻网络,行为愈发挑衅。
这一日,边境哨所传来紧急警报——一支规模可观的“吞世者”舰队,由三艘体型堪比小型移动要塞的“世界吞噬者”级主力舰为核心,辅以数十艘高速突击舰,正以战斗阵型直扑星盟疆域外围的一个重要矿业枢纽星系!“吞世者”甚至公开发来了充满蔑视的最后通牒,要求星盟无条件交出所有关于规则异常的研究资料和能源技术,否则将“吞噬”整个星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万古废材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万古废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