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建中汤、失笑散、异功散的方剂都在首卷。)
少腹痛症治
延胡索散
产后小腹轻微疼痛称作儿枕痛。若小腹硬痛且小便通利,是瘀血导致的疼痛;若小便短涩、淋沥疼痛,是蓄水症。若小腹出现红肿,要提防发生?、疝、癃等病症。儿枕痛属瘀血的,用延胡散,其成分有当归、白芍、蒲黄、肉桂、琥珀、红花。蓄水症需用五苓散。若可能发展为?、疝、癃,可用吴茱萸汤温通消散。
【注释】产后出现小腹部疼痛,如果疼痛较为轻微,这是因为生产时残留的血块没有排净,这种情况叫做儿枕痛。要是小腹部坚硬,并且小便通畅,这是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如果小腹部坚硬,同时小便不通畅,伴有淋沥涩痛、胀痛,这是水液停蓄导致的疼痛;要是小腹部坚硬且伴有红肿疼痛,就需要警惕可能发展为?、疝、癃这类病症。因儿枕痛且属于瘀血阻滞的,适宜使用延胡索散,该方由当归、赤芍、蒲黄、肉桂、琥珀、红花组成。因水液停蓄导致的,适宜用五苓散。如果有发展为?、疝、癃趋势的,应当用吴茱萸汤进行温通消散。
(吴茱萸汤的方剂在首卷。五苓散的方剂在三卷。)
肋痛症治
产后胁痛是由于气血瘀滞侵犯肝经所致。疼痛在左侧多与血有关,在右侧多与气有关。与血相关的胁痛可用延胡散治疗,与气相关的胁痛适宜用四君子汤加柴胡、青皮。若因失血过多导致胁痛,则属于虚痛,用八珍汤加肉桂来补养血分就能自愈。
【注释】产后出现胁肋部疼痛,原因是气血瘀滞不畅,进而侵犯了肝经。如果胁痛部位在左侧,大多是与血分相关的问题;若在右侧,大多是与气分相关的问题。血分问题导致的胁痛,适宜用延胡索散;气分问题引起的胁痛,适宜用四君子汤,再加入柴胡、青皮。倘若胁痛是因为生产时失血过多而引发,这属于虚痛,宜用八珍汤加肉桂,通过补养血脉,疼痛自然会痊愈。
(四君子汤、八珍汤的方剂都在首卷。)
腰痛症治
产后出现腰疼,并向下蔓延至两股疼痛,这是风冷之邪侵入,瘀血停滞在经络导致的。可用佛手散,添加独活、肉桂、续断、牛膝、桑寄生来治疗。若失血过多,损伤三阴经气血,需用六味地黄汤加肉桂、附子、续断、杜仲。
【注释】产后出现腰部疼痛,且疼痛向下延伸到两条大腿都痛,这是因为生产时风寒之邪乘虚侵入,瘀血阻滞在肝经。适宜使用佛手散,并加入独活、肉桂、续断、牛膝、防风、桑寄生,通过温通疏散的方式来促使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如果是由于生产时失血过多,导致三阴经的气血亏损,那么就应当使用六味地黄汤,再加上肉桂、附子、续断、杜仲,以此来温补肾气、滋养气血。
(佛手散、六味地黄汤的方剂都在首卷。)
遍身疼痛症治
趁痛散
产后身体疼痛,多因营血不足。若因外感邪气,会先出现表证。可用趁痛散,其由当归、黄芪、白术、牛膝、甘草、独活、薤白、桂心组成。若产妇面唇发紫,身体胀痛,多是瘀血停滞所致,宜用四物汤加秦艽、桃仁、没药、红花来化瘀通络。
【注释】产后出现全身疼痛的情况,大多是因为生产时失血过多,致使营血亏虚不足;也可能是因为风寒之邪从外部侵袭人体,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先出现表症。这两种原因导致的身痛,都适宜使用趁痛散,该方由当归、黄芪、白术、牛膝、甘草、独活、薤白、桂心配伍而成。倘若产妇面部和嘴唇呈现紫色,身体伴有胀痛,那必定是瘀血停滞造成的,适宜用四物汤,再添加秦艽、桃仁、没药、红花,以促进瘀血运行消散。
(四物汤的方剂在首卷。)
腹中块痛症治
产后腹部有积血块,引发冲痛,多因刚生产后,冷风乘虚侵入。此时应赶紧服用延胡散,可驱逐瘀血。若积血块长时间不散,会形成血瘕。还有寒疝也会导致腹痛,用吴茱萸汤温通散寒,无需攻下之法。
【注释】产后女性腹部出现硬块,质地坚硬且伴有攻撑作痛,大多是由于刚刚生产完毕后,风寒之邪趁产妇身体虚弱侵入体内,使得瘀血凝结。这种情况适宜服用延胡索散,以驱逐瘀血。如果瘀血积块长时间不能消散,必然会结聚形成血瘕。另外,寒疝病症也会在小腹部出现攻撑抽痛,这是因为寒邪导致气机阻滞不通。针对这种情况,适宜使用吴茱萸汤,通过温通散寒的方式,疼痛便可自行缓解,无需使用攻下之法。
(吴茱萸汤的方剂在首卷。)
筋挛症治
产后出现筋挛,也就是俗称的鸡爪风,这是因为产后血亏液损,又遭受风邪侵袭。若产妇无汗,应在滋养营血的同时疏散外邪,用四物汤加柴胡、木瓜、桂枝、钩藤;若产妇有汗,宜用八珍汤加桂枝、黄芪、阿胶,大力补养营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