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即冲和,四时不正气为疴。洁古制此代麻桂,羌防苍细芷芎合,生地草芩喘加杏,无汗加麻有桂多,胸满去地加枳桔,烦渴知膏热自瘥。
【注释】此汤就是冲和汤。张洁古创制它来替代麻黄汤与桂枝汤。其药物组成包括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生地黄、甘草、黄芩。若患者有气喘症状,就加杏仁;若无汗,则加麻黄;若有汗,就加桂枝。若出现胸膈满闷的情况,去掉生地黄,加入枳壳、桔梗,用以宽胸理气。若患者烦躁口渴、饮水较多,加知母、石膏,热证自然会减轻。
十神汤
十神外感寒气病,功在温经利气殊,升葛芎麻甘草芍,姜葱香附芷陈苏。
【注释】这个汤即由升麻、葛根、川芎、麻黄、甘草、芍药、香附、白芷、陈皮、苏叶、生姜、葱白组成。它能够在外部发散寒邪,在内部疏解郁滞之气,所以称为治疗寒气病的方剂。与其他药剂相比,它具有温通经脉、调畅气机的特殊功效。
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仓廪散
人参败毒虚感冒,发散时毒疹痢良,参苓枳桔芎草共,柴前薄荷与独羌,时毒减参加翘蒡,血风时疹入荆防,表热噤痢加仓米,温热芩连实硝黄。
【注释】人参败毒散用于治疗因气虚而感染时气引发的病症。其药物组成为枳壳、桔梗、川芎、茯苓、人参、甘草、柴胡、前胡、薄荷、独活、羌活。所谓“时毒”,是指感受四季不正常的邪气,出现两腮或两颐肿胀,或者咽喉肿痛的情况,依照本方减去人参,添加牛蒡子、连翘来治疗。“时疹”,指的是疾病初起就出现的疹子。“血风”,指的是全身瘙痒的疹子。对于这两种疹子,都依照本方减去人参,添加荆芥、防风来治疗,此时方剂名为荆防败毒散。如果患者表现为表热无汗、噤口痢疾,依照本方加入仓米来治疗,此时方剂名为仓廪散。若是温病、热病且热邪较盛,都添加黄连、黄芩。若肠胃结实、大便坚硬,都添加芒硝、大黄。
五积散
内伤生冷外感寒,五积平胃半苓攒,麻桂枳桔归芎芍,姜芷加附逐阴寒,腹痛呕逆吴萸入,有汗除麻桂枝添,虚加参术除枳桔,妇人经痛艾醋煎。
【注释】五积散由苍术、陈皮、厚朴、甘草、半夏、茯苓、麻黄、官桂、枳壳、桔梗、当归、川芎、白芍、干姜、白芷组成。若表证较重,加重桂枝的用量;里证较重,则加重官桂的用量。若因阴寒导致四肢冰冷,加用附子;出现腹痛、呕吐气逆症状,加用吴茱萸。若患者有汗,去掉麻黄,改用桂枝。若患者气虚,加用人参、白术,去掉枳壳和桔梗。女性若有经期腹痛症状,加用艾叶,用醋煎药后服用。
升麻葛根汤
升葛芍草表阳明,下利斑疹两收功,麻黄太阳无汗入,柴芩同病少阳经。
【注释】升麻、葛根、白芍、甘草所组成的,就是升麻葛根汤。当阳明经表邪不能解除,或者频繁出现腹泻,以及斑疹透发不畅等情况时,都适宜以此方为主进行治疗。要是同时伴有太阳经无汗的表证,就加入麻黄;若同时伴有少阳经口苦、耳聋,呈现寒热往来这种半表半里的症状,就添加柴胡和黄芩。
二圣救苦丹
初起时疫温热病,救苦汗吐下俱全,热实百发而百中,大黄皂角水为丸。
【注释】这种丹药是用四两大黄、二两皂角研成粉末,再用水制成药丸。每次服用三钱,用无根水送服。身体虚弱者、老年人、幼儿需酌情减少服用量。
此药用于治疗初起的时疫,以及传染性伤寒、温病、热病等,对于热邪强盛且身形与正气都充实的患者,疗效显着,屡试不爽。服用之后,可能会出现出汗、呕吐、泻下的情况,这三种祛邪方法同时发挥作用,疾病很快就能解除。
温胆汤
伤寒病后液津干,虚烦呕渴不成眠,乃是竹叶石膏证,胆经饮热此方先,口苦呕涎烦惊悸,半苓橘草枳竹煎,气虚加参渴去半,再加麦粉热芩连。
【注释】伤寒病之后出现燥热口渴、虚烦等症状,这属于竹叶石膏汤的适用证候,并非温胆汤的证候,详细内容在《伤寒要诀》中有记载。若是少阳胆经有痰饮化热的情况,就会出现口苦、呕吐、心烦、惊悸,这才是温胆汤的适用证候。温胆汤由半夏、茯苓、橘皮、甘草、枳实、竹茹组成。如果患者身形与正气都虚弱,或者是经过发汗、催吐、攻下治疗之后正气虚弱,以及本身气虚的患者,都要加用人参。若患者口渴,就去掉半夏,加入麦冬、天花粉,用来滋生津液。若有热象,加黄芩、黄连,以清除热邪。
杂病心法要诀
中风总括
风邪从外部侵袭伤害肢体,痰火在体内发作累及心窍。肢体受伤会出现麻木不仁或不能行动,心脏发病会导致神志昏迷、不能言语。应当区分是中络、中经、中腑还是中脏,还要进一步审察虚实、寒热、痰的情况。脱证中,撒手是脾绝的表现,开口、眼合是心肝的问题,遗尿是肾绝,鼾声表明肺的异常。闭证则表现为手握固、牙关紧闭。刚开始发病时,首先要用通关散取嚏,痰涎壅盛的,用各种吐法使其吐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