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
从舌头可察知身体状况,正常时舌心及舌体应润泽且呈红色。若舌色比正常红得更深,呈赤色,说明体内有热,但程度较轻;若舌体外边红而里边发紫,表明热邪较为严重。舌苔滑润色白,可能是体表受寒,若此时还有邪气传变迹象,可能病在少阳经。见到沉、迟、细、紧这类脉象,往往意味着脏腑有寒邪凝结。舌苔干燥且薄,通常表示人体的气和津液都已亏虚。舌苔呈黄黑色但仍润泽,说明里热程度尚浅;若舌苔变得焦干,甚至有芒刺、干裂,显然里热已深。要是舌面黑而滑润,又同时出现三阴经的症状,这如同水克火,病情极为凶险,生存希望渺茫。
【注释】舌头是心脏外在的表征,正常颜色应该是红润有光泽,这表示身体无病。如果刚开始受到外邪侵袭,整个舌头颜色变得比正常红得更深,那就说明体内有热。要是舌体外围发红而内部发紫,表明热邪更为严重。舌苔呈现滑润的白色,这是体表受寒的表现。如果舌苔逐渐变厚,就意味着邪气已经传至少阳经。对于体内有热的情况,适宜用辛凉药物发汗解表;体表受寒的,则适宜用辛温药物发汗。邪气在少阳经时,会呈现胸中有寒、丹田有热的状态,此时用小柴胡汤来和解表里。这里所说的“胸中”,代表表,位置相对较浅;“丹田”代表里,位置相对较深,但并非是指实际的胸部和丹田部位,而是说此时半里的热邪尚未完全形成,半表的寒邪仍然存在。所以仅从舌苔发白这一症状而言,可能是寒症,也可能是热症。倘若舌苔滑润厚实,同时出现阴证的脉象,这是脏腑虚寒凝结的表现,需要用理中汤加上枳实,通过温阳的方式来化开寒结。要是舌苔干燥单薄,并且伴有阳证的表现,这是气虚且津液枯竭的症状,应该用白虎汤加上人参,既能清热又能滋补。如果白色的舌苔逐渐变成黄色,这说明邪气已经离开表部进入里部,但此时热邪还比较浅。如果表证还没有解除,适宜用三黄石膏汤;如果邪气已经完全入里,就用凉膈散。要是舌苔变得焦干发黑,或者出现芒刺、裂纹,这表明里热已经很深了,适宜用栀子金花汤;如果同时还伴有脘腹满痛的症状,就需要用大承气汤。红色属火,黑色属水。当黑色舌苔与三阳症同时出现时,这是热到极点反而出现了与自身相克的水的颜色(水克火),此时通过清热、攻下的方法,病情还可以治疗。但如果黑色舌苔与三阴症同时出现,那就属于水来克火的严重情况,病人存活的可能性极小。救治的时候,可以用生姜擦拭舌头,如果黑色稍微减退,就要赶紧用附子理中汤、四逆汤之类的药物来救治,病人才有可能存活。
胸胁满痛
邪气传入里证,必定先影响胸部。若邪气从胸部进而蔓延到胁部,就属于少阳经病症。若脉象浮且只是胸部满闷,不涉及胁部,仍属于太阳经表证。如果病过了一定时日仍不痊愈,出现阳明经相关症状,同时伴有干呕、潮热以及胸胁满闷,可用大柴胡汤加芒硝来表里双解。要是心下及腹部牵引胁部,出现胀满坚硬疼痛,伴有干呕、小便不通,就需用十枣汤攻下。
【注释】邪气向里传变必定先从胸部开始。若脉象浮,仅有胸部满闷而未涉及胁部,仍属于太阳经表证范畴,适宜用麻黄汤。若胸部和胁部都满闷,这属于少阳经病症,适宜用小柴胡汤。若患病十多天还未痊愈,有胸胁满闷,同时伴有干呕、潮热,这是少阳经兼阳明经的情况,适宜用大柴胡汤加芒硝来表里双解。若表证已解,心下及腹部牵引胁部,出现胀满坚硬疼痛,伴有干呕、小便不利,这是水饮停聚、内有实证,适宜用十枣汤攻下。
呕症
呕吐的病因为什么会与少阳经相关呢?因为表邪传入里,里气抗拒,气上逆从而引发呕吐,所以这灾祸归属于少阳经。太阳经的呕吐是因为表证未解,进食后想要呕吐是胃阳的问题。太阴经只有吐而没有呕,厥阴经呕吐会吐出涎沫或蛔虫。少阴经呕吐伴有下利是因为有水气,饮水和呕吐相互关联的情况属于水饮之病。
【注释】呕吐之症在各个经络都可能出现,为何说与少阳经相关呢?由于表邪传入体内,里气与之抗拒,气向上逆行从而导致呕吐,所以这种情况归属于少阳经,适宜用小柴胡汤治疗。若出现心下硬满且心烦,或者不大便的症状,适宜用大柴胡汤。表证未解所导致的呕吐,属于太阳经病症,适宜用柴胡桂枝汤。进食后就想呕吐,这与胃阳有关;胃阳,指的是阳明经。若是中寒所致,适宜用吴茱萸汤;如果服用此汤后呕吐更严重,属于表热,适宜用葛根加半夏汤。呕吐涎沫,或者呕吐出蛔虫,属于厥阴经病症。适宜用吴茱萸汤;呕吐蛔虫的,适宜用乌梅丸。呕吐并且伴有下利,这表明体内有水气,属于少阴经病症,适宜用真武汤。饮水后呕吐,呕吐后又想饮水,饮水与呕吐相互关联不停,这是水饮停聚,适宜用五苓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