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香散
主治梦遗滑精、惊悸以及情志郁结等病症。
药物组成为:山药(二两)、人参、黄芪、远志(炮制后使用)、茯苓、茯神(各一两)、桔梗(三钱)、甘草、辰砂(一钱,另外研成细末)、麝香(一钱)、木香(二钱五分)。
将以上药物研制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酒送服。
【集注】汪昂说:心属君火。君火一旦妄动,相火就会随之而动,相火寄居于肝胆之中。肾阴亏虚,那么肾精就不能潜藏;肝阳过强,那么肝气就不能固摄,所以会出现遗精并伴有做梦的情况。山药既能滋阴,又能涩精,因此作为君药。人参、黄芪用来固摄元气,远志、茯苓和茯神用来宁心安神,心神安宁、元气稳固,那么肾精就能安守其位。辰砂可镇心安神,安定魂魄。木香和麝香能开通郁结、畅通窍道,桔梗可引导诸味入心的药物长时间停留在膈上,甘草能调和各种药物,使其在体内协调作用。这个方剂不是以泻火、固涩为主要治法,而是通过安神固气,使精与神气相互依存,从而减少做梦、防止遗精。
【按语】朱震亨说:主管闭藏的是肾,负责疏泄的是肝。这两个脏腑都有相火,并且其联系向上与心相连;心,属君火。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容易冲动,心动那么相火就会迅速随之而动。即便没有房室之事,精液也会暗自流动而渗漏。所以圣人教导人们收摄心神、修养心性,其中的意旨十分深远。朱震亨的这个论述极为恰当。他一生致力于通过补阴来克制相火,深刻领悟了《内经》中“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的要旨。近代的医生只知道阳气能促进生长,却不知道阴气也能促进生长;只知道阴气会导致肃杀,却不知道阳气也会导致肃杀。《内经》虽然常常指出阳脱、阴脱,阳绝、阴绝都会致人死亡,无奈那些固执己见、心存偏见的人执迷不悟。就拿梦遗这个病症来说,老年人心中有所动,但相火衰弱不能迅速随之而动,虽然会做梦但不会遗精,由此可以知道朱震亨使用一味黄柏,稍微佐以冰片,制成清心丸,专门清泻相火,治疗中年相火旺盛、梦遗心悸的患者,屡试屡效。
天王补心丹
主治心血不足,导致神志不安,津液枯竭,出现健忘、心悸怔忡,大便不畅,口舌生疮等一系列症状。
药物组成为:人参、酸枣仁、当归、生地黄、麦冬、天冬、柏子仁、远志、五味子、丹参、元参、白茯苓、桔梗。
将上述药物研成粉末,用炼蜜制成如花椒籽大小的药丸,用白开水送服。
【集注】柯琴说:心主火,而主宰心的是神,火太过旺盛就会使神困顿。心藏神,要补神就一定要补心;补心就必须清泻心火,这样神才能安定。天王补心丹因此用生地黄作为君药,利用其能入足少阴肾经以滋养肾水的特性,因为肾水充足就可以抑制心火,这并非是补心阳,而是补心神。大凡果核中的果仁,就如同心中的神。能清利心气的,没有比柏子仁更好的;能补血的,没有比酸枣仁更佳的,因为它们蕴含着“神”。人参、茯苓味甘,可补心气;五味子味酸,能收敛心气;麦冬、天冬性寒,能清泻气分的火,心气调和则神自然归位。当归味甘,用以补心血;丹参性寒,能够化生心血;元参味咸,可清泻血中的火,血液充足则神自然潜藏。再加上桔梗作为舟楫之药,可载药上行,远志作为向导之药,引领诸药,使它们协同进入心经,从而安定神明。用这个方剂来养生,那么身体各部分都会听从指挥,又怎会有健忘、心悸怔忡、津液干涸、舌上生疮、大便不畅的担忧呢?
酸枣仁汤
主治虚劳之人出现虚烦而无法入眠的症状。
药物组成为: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白茯苓(二两)、川芎(一两)。
以上五味药,先用水八升煮酸枣仁,煮至剩下六升,再加入其他药物继续煎煮,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温服。
【集注】罗谦甫说:经典中记载:肝藏魂,人在睡眠时血液会流归肝脏。又说:肝是耐受疲劳的根本。还说:阳气在人烦劳时就会亢盛。过度疲劳必然会损伤肝脏,烦劳过度则会导致阴精耗竭。肝脏受损、阴精耗竭,那么虚劳虚烦而不能入眠的道理就很明显了。酸枣仁味酸、性平,对应少阳木气生化而能治疗肝病,对于劳损至极的情况适宜收敛、补益,使用酸枣仁达二升之多,以滋生心血、滋养肝血,这就是所说的用酸味来收敛,用酸味来补益。考虑到肝郁需要疏散,用川芎的辛散之性来疏散,辅助酸枣仁通畅肝气、调和营血,这也就是所说的用辛味来补肝。肝性急需要缓和,用甘草的甘缓之性来缓和,防止川芎疏泄太过急切,这就是所说的用土来保养肝木。然而终究担心劳伤至极会引发虚火,导致阴阳失调,阳不能入于阴分,从而仍然无法入眠,所以佐以知母来滋补肾水以抑制虚火,茯苓通利阳水以平衡阴分,使肾水充足则魂自然安宁,虚火清降则神得以平静。这是治疗虚劳导致肝损伤严重的神奇方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