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患者,出现头痛、发热、身体疼痛,热象明显且想要饮水的,用五苓散治疗;寒象明显不想要饮水的,用理中丸治疗。
【注释】霍乱是由于体内水饮内发,所以呕吐和腹泻同时发作。风寒之邪从外部侵袭,所以出现头痛、发热、身体疼痛。热象明显且想要饮水,是因为体内有饮热之邪,主用五苓散来同时解除体内的饮热之邪。如果不想要饮水,是因为中焦有寒邪,主用理中丸来温暖中焦。理中丸,就是将理中汤制成和剂做成药丸。
【集注】方有执说:霍乱患者,热象明显且想要饮水,是阳邪强盛;寒象明显不想要饮水,是阴邪强盛。五苓散,水液运行通畅则热邪得以清泻,这也算是表里双解的意思。“理”,是治理、料理的意思。“中”,指里,里阴的意思。人参、白术甘温,能调理里气;甘草甘平,能调和中焦;干姜辛热,能散寒邪。
沈明宗说:这是说治疗霍乱必须分辨寒热。头痛、发热、身体疼痛,是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外感风邪又挟带内热,加上饮食不当导致呕吐、腹泻,必然想要饮水,应当用五苓散表里双解,使邪气从汗而出,里邪从小便排出。不想要饮水的,是寒象多而无热象,胃中阳气虚弱,应当用理中丸以温中散寒为主。这是根据表里寒热来辨证治病。
呕吐、腹泻停止后,身体疼痛仍未缓解的,应当斟酌情况和解肌表,适宜用桂枝汤稍微调和。
【注释】霍乱患者呕吐、腹泻已经停止,但身体疼痛仍未缓解,这是里气调和而表气未和,应当根据病情轻重斟酌用药,所以适宜用桂枝汤,通过微微发汗来调和肌表。
【集注】方有执说:呕吐、腹泻停止,说明里气调和。身体疼痛,是表邪消退但新有虚证。“消息”,如同说斟酌。桂枝汤能固护卫气、调和肌表。“小和”,是说少量服用,不要过量的意思。
程应旄说:呕吐、腹泻都停止了,完全没有霍乱的症状了,仅仅是身体疼痛未缓解,才可以按照桂枝汤的用法。用它和解肌表,因为其中有芍药的寒凉之性,所以仍然应当斟酌用量,所以叫做“小和”。更何况呕吐、腹泻还未停止时,怎敢随意使用寒凉药物呢!
张锡驹说:本经凡是提到“小和”“微和”的,是说邪气轻微,不需要大力攻邪。
如果出现既呕吐又腹泻,小便频繁且通畅,同时大量出汗,腹泻物为未消化的食物,体内有寒而体表有热,脉象微弱几乎摸不到的情况,应当用四逆汤治疗。
【注释】霍乱这种病症,既呕吐又腹泻,会导致体内津液大量损耗,正常情况下小便应该减少,而且不会出汗。现在小便频繁且通畅,大量出汗,腹泻出未消化的食物,脉象微弱几乎摸不到,这是因为体表阳气虚弱,无法起到固护作用,体内阴寒之邪独盛,属于体内真寒而体表假热的情况。所以不使用理中丸,而是用四逆汤来治疗。
【集注】成无己说:呕吐腹泻导致津液流失,那么小便应该减少,现在小便频繁且通畅还大量出汗,说明津液不能固摄,阳气严重虚弱。脉象微弱是阳气衰亡,如果没有体表发热,只是体内寒盛且腹泻出未消化的食物,这就是单纯的阴寒症。这里因为有体表发热,说明阳气还没有完全衰竭,仍然可以用四逆汤来救治。
吴人驹说:既呕吐又腹泻,还大量出汗,那么人体的排泄途径都处于开放状态。而小便又频繁且通畅,说“复利”,是反而不希望它通畅,因为人体需要有收敛收藏的机制。腹泻出未消化的食物,体内有寒而体表有热,并且脉象微弱几乎摸不到,要挽回这一线微弱的阳气,确实很不容易,四逆汤的使用,怎么能够迟缓呢?
出现呕吐、腹泻、出汗、发热、恶寒,四肢拘挛急迫,手足冰冷的症状,用四逆汤治疗。
【注释】霍乱患者,出现呕吐、腹泻、出汗、发热、恶寒,四肢拘挛急迫,手足冰冷,这是体内和体表都有寒邪的症状,适宜用四逆汤来扶助阳气以战胜阴寒。
【集注】方有执说:呕吐、腹泻,四肢拘挛急迫,手足冰冷,表明体内阴寒之气强盛;出汗,发热,恶寒,表明体表阳气虚弱。适宜用四逆汤这种能内外兼治的方剂。
程知说:呕吐、腹泻又出汗,阳气几乎要散失了。发热、恶寒,说明阳气还没有完全散失,四肢拘挛急迫,手足冰冷,这种情况不得不使用四逆汤来扶助阳气、消退阴寒。又按少阴病的症状说:恶寒、身体蜷缩且腹泻,手足冰冷的,病情难治。又说:腹泻、恶寒且蜷缩而卧,手足温暖的,病情可治。这里出现呕吐、腹泻、出汗,四肢拘挛急迫,手足冰冷,却使用四逆汤治疗,是因为有发热这一症状。发热表明阳气还没有完全散失,仍然是患者的生机所在。所以经典又说:呕吐、腹泻但手足不冰冷,反而发热的,不会死亡。
呕吐停止、腹泻也停止后,仍然出汗且四肢厥冷,四肢拘挛急迫没有缓解,脉象微弱几乎摸不到的,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