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 鸡子(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一枚)
将鸡蛋打破,取蛋清,把半夏放入苦酒(醋)中,再将鸡蛋壳放在刀环中,置于火上煮,使药汁沸腾三次,去掉药渣,慢慢地含在口中咽下。如果没有痊愈,再制作三剂服用。
【集解】李杲说:大致少阴经病多有咽部损伤、咽痛的症状,古代方剂用醋煮鸡蛋治疗咽喉失音,取其酸味收敛的特性,这是合适的。半夏性味辛燥,为什么要用它呢?因为少阴病多寒症,取其辛味能发散,一发散一收敛,就有调理咽喉的功效。
程知说:按鸡蛋白象征天,鸡蛋黄象征地。前面的黄连阿胶汤用鸡蛋黄,是取其能入肾滋阴;这里的苦酒汤用鸡子白,是取其能入肺滋润疮口。
少阴病,到了八九日,全身及手足都发热,这是因为热在膀胱,必然会出现便血。
【注释】邪气传至少阴经,既不按照阴寒之性而出现寒证,也不按照阳热之性而出现热证,这是因为患者平素肾气充足,所以肾脏虽然受到邪气侵犯,经过八九天,邪气仍然能够传至膀胱经并向外发散。太阳经主司表证,所以全身及手足都发热。如果热邪还在卫分,不用发汗就不能解除;热邪还在营分,不用鼻出血就不能解除。热邪在人体上部过于强盛,就会出现头痛、目眩、鼻出血;热邪在人体下部过于强盛,就会出现腹痛、小便困难、便血,这是必然的道理。一般来说,热邪少而血量多,会形成瘀血蓄积;热邪多而血量少,热邪逼迫血液,血液就不能蓄积。现在是少阴经的邪热,又转至膀胱经而损伤营分,逼迫血液从下部孔窍排出,所以会出现便血。
【集注】程知说:前面提到少阴病,手足不逆冷,反而发热的不会死亡,这是因为阳气还没有完全亏虚。这里到了八九日,全身及手足都发热,是阴寒在体内强盛。
张璐说:少阴病,很难出现发热,发热则表明阴寒将尽,阳气恢复;所以在少阴病篇章中说手足不逆冷,反而发热的不会死亡。然而病到了八九日,正是阴邪内解的时候,反而全身及手足都发热,少阴经必然不会有这种症状,应当是脏邪传至腑,肾经的热邪转移到膀胱经,因为膀胱经主表,所以全身及手足都发热;膀胱经的血液被少阴经的热邪逼迫,其趋势必然从阴窍排出,因为阴主沉降。
少阴病,起初二三日没有阴寒邪气的症状,到了四五日,开始出现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大便带有脓血,用桃花汤治疗。
【注释】少阴病,二三日时没有阴寒邪气的表现,到了四五日,才出现腹痛、小便不利,这是少阴经的阳热邪气攻伐里部。如果腹痛,伴有口燥咽干,且病情向燥化发展,那么就是可以攻下的病症;现在腹痛、小便不利,是热邪瘀滞在里,水液没有出路,必然会向下逼迫大肠而导致下利。倘若下利时间久了,热邪损伤营血,营血受火邪作用,血液腐败化为脓,那么就是可以清热的病症;现在日夜下利不止,且大便带有脓血,说明热邪已经随着下利而减轻,而下焦滑脱不禁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了,所以用桃花汤治疗,以补益中气来固涩滑脱。
【集注】成无己说:《金匮要略》中说,阳证内热,就会溢出鲜血;阴证内寒,就会下紫黑色如同猪肝的物质。
喻昌说:治疗下利必须先固护中气,中气不向下坠,那么滑脱就没有根源而自然停止。注释家看到方中用干姜,就说是寒邪伤胃,却不知道是热邪挟带少阴经的邪气填塞在胃中,所以稍微佐以干姜的辛味来消散邪气。
程知说:这是下利脓血的治疗方法。腹痛、小便不利,是少阴经的热邪;而下利不止,大便带有脓血,那么病症表明营血受伤,而且有中气下陷的担忧,所以用桃花汤固涩肠道、止下利。
魏荔彤说:这种病症是热邪在下焦,进而熏蒸中焦,使得气化因为热邪郁滞而不能运行,大便因为热邪强盛而自行下利。时间久了下利不止,肠胃中秽浊的物质,像脓带血,都随着大便排出;热邪一天不消除,下利就一天不止。
沈明宗说:这是邪气挟带体内湿气凝滞在血分,所以出现便脓血。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筛末,一斤) 干姜(一两) 糯米(一升)
以上三味药,加入七升水,煮到米熟,滤去药渣,每次温服七合,加入赤石脂末一方寸匕,一天服三次。如果服一次病就好了,剩下的药就不用服了。
【方解】少阴寒邪致病,大多表现为下利清谷;少阴热邪致病,大多出现便脓血的症状。若日久不止,就会导致关门不固,下焦滑脱。这个方子以质地膏润、性质收涩的赤石脂为君药,滋养肠道以固涩滑脱;以味甘多液的糯米为佐药,补益正气以滋养中焦。这样,即使下利时间很长,中焦虚弱、津液干枯,也没有不能治愈的。它的巧妙之处尤其在于使用少许干姜,用意不在于温阳,而在于疏散火郁,借此使脓血无从化生。如果服一次病就好了,剩下的药就不用服了,因为它的粘涩性质很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