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出现下身出血、胡言乱语的症状,这是热邪侵入血室。如果只是头部出汗,应当针刺期门穴,根据实证的情况进行泻法,当全身微微出汗时,疾病就会痊愈。
【注释】妇人患伤寒,月经恰好来临,就会出现热邪侵入血室的病症,适宜针刺期门穴;男子患伤寒,出现下身出血、胡言乱语的症状,同样是热邪侵入血室。如果热邪随着血液排出,必然会全身出汗而病解。如果出血已经停止,热邪没有消散,蓄积在阳明经,不能向外发散而向上熏蒸,仅头部出汗而病不解的,也应当针刺期门穴,根据实证的情况进行泻法,那么也必然会全身微微出汗而痊愈。
【集注】方有执说:血室、头汗、期门等相关注释,都在太阳病篇章中。阳明经的经脉,直行的部分,从缺盆向下沿着乳房内侧,向下夹脐,进入气街中。血室的经脉,起始于气街,向上行至胸中而散开。所以妇人月经来临,热邪侵入血室,就会出现类似结胸且胡言乱语的症状,这是热从阳明里证引发。男子下身出血,热邪侵入血室,仅头部出汗且胡言乱语,这是热从阳明外证引发,所以都适宜针刺期门穴。
程应旄说:下身出血会使经脉空虚,热邪得以乘虚侵入血室。胡言乱语是因为血室虽然属于冲脉所主,但心经实际上是血室的主宰,血室被热邪侵扰,所以心神不清。仅头部出汗,是因为血液下泄则无汗,热邪上扰则头部出汗。针刺期门穴,是因为热邪侵入阴分,实邪在阴分,根据实证进行泻法,那么营气调和,心气向下通达,所以全身微微出汗而病解。
阳明病,出现口燥,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想咽下的,这必然会出现鼻出血。
【注释】阳明经属胃,开窍于口,阳明有热,所以口燥。只想用水漱口,不想咽下,虽然口燥但不口渴,可知热在经脉而不在腑,在血分而不在气分。热在血分,逼迫血液妄行,必然会导致鼻出血。
【集注】喻昌说:口中干燥与口渴不同,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想咽下,可知不口渴。阳明病,口燥但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想咽下,可知邪气侵入血分,阳明经的经脉起始于鼻,所以知道血液受热而妄行,必然会从鼻而出。
沈明宗说:阳明病,口燥用水漱口而不想咽下,这是邪气郁滞在经脉,还没有侵入腑。
脉象浮,身体发热,口干鼻燥,能够正常进食的人,就可能会出现鼻出血。
【注释】这一条承接上一条,详细列出脉象和症状,以相互阐发其中的含义。阳明病,脉象浮且身体发热,口鼻干燥,这表明热邪在经脉。如果这个人能够正常进食,那就说明胃气调和,胃气调和则邪气应当还表而解除。然而邪气还表解除,不是从卫气解除,就是从营血解除。通过出汗而解除的,是从卫气解除;通过鼻出血而解除的,是从营血解除。现在既然能进食且会鼻出血,就可知邪气想要从营血解除。
【集注】张锡驹说:这是论述阳明经脉有燥热。热邪在经脉,所以脉象浮且身体发热,热沿着阳明经脉向上,所以口干鼻燥,没有损伤胃气,所以能正常进食。说能进食的人会鼻出血,是说疾病不在胃腑,并非因为能进食而导致鼻出血。
出现阳明病的症状,患者容易健忘的,体内必定有瘀血蓄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本来就有长期瘀积的血液,所以导致健忘。大便虽然干结,但排便反而比较容易,而且大便颜色一定是黑色的,这种情况适宜用抵当汤攻下。
【注释】《黄帝内经》说:血聚于下,会使人神志错乱而容易健忘;容易健忘,就是容易忘记之前说过的话和发生的事。现在阳明病患者容易健忘,是因为本来就有长期瘀积的血液,与热邪向上一并影响到心,所以导致健忘。瘀血蓄积的大便虽然干结,但排便反而比较容易,大便颜色一定是黑色的,这是因为瘀血与糟粕混合在一起,所以排便反而容易且颜色发黑。不用桃仁承气汤,而用抵当汤大力攻下,是因为患者本来就有长期瘀积的血液。
【集注】张志聪说:太阳经的蓄血在膀胱,所以通过检验小便是否通利来判断;阳明经的蓄血在肠胃,所以通过检验大便是否发黑来判断。
张璐说:大便颜色发黑,虽然说是瘀血,但燥结的大便也会发黑,只是瘀血导致的发黑像漆一样黏腻,燥结导致的发黑像煤灰一样晦暗,这是需要明确分辨的。
郑重光说:太阳经热结膀胱的病症,轻的表现为如狂,重的表现为发狂。如狂的,血会自行下行,所以用桃仁承气汤,顺势引导瘀血下行;发狂的,血不自行下行,就必须用抵当汤。这一条中健忘的症状比发狂轻,却使用治疗发狂的重剂,为什么呢?因为太阳经中血少,阳明经中血多,所以适宜用抵当汤峻猛攻下。太阳病条文中说“主之”,是确切不可更改的治法,这里说“宜用”,是因为病症有轻重之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临时斟酌用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