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伤寒,全身没有很高的热度,但出现口燥渴、心烦,背部微微怕冷的症状,应当用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
【注释】伤寒患者,身体没有很高的热度,不烦躁也不口渴,口中感觉正常,背部怕冷,这种情况用附子汤治疗,属于少阴病。如今这位伤寒患者,身体没有很高的热度,可知热邪逐渐从表传入里。出现口燥渴、心烦的症状,可知热邪已经传入阳明经。虽然有背部微微怕冷这一症状,看似像少阴病,但少阴病的特点是口中感觉正常,现在患者口燥渴,说明口中不正常。背部怕冷,并非阳虚导致的怕冷,而是因为阳明经内的热邪熏蒸于背部,致使出汗后肌肤疏松,所以才微微怕冷。因此用白虎汤,使其药力直入阳明经,大力清解里热,加用人参,是特意考虑到患者出汗后肌肤疏松的情况。
【集注】喻昌说:这一条对病症的辨别最为细致。脉象必定是滑而带浮,全身没有很高的热度,又不明显怕冷,只是背部微微感觉怕冷,这表明表邪即将解除。患者口燥渴、心烦,说明里热已经非常炽盛。不能再犹豫等待,而应当赶紧清热解表,否则恐怕时间一长,热邪深入,津液枯竭,就难以挽回了。
外感伤寒,表证没有解除,同时胃脘部有水饮之邪,出现干呕、发热并且咳嗽的症状,或者伴有口渴,或者伴有下利,或者伴有咽喉梗塞,或者伴有小便不通畅、小腹胀满,或者伴有气喘的,用小青龙汤主治。
【注释】“伤寒表不解”,指的是脉象浮紧、头痛、身体疼痛、发热、无汗、怕冷等症状依然存在。“心下有水气”,指的是出现干呕与咳嗽的症状。然而水饮导致的病症并不单一,所以说:或者口渴,或者下利,或者咽喉梗塞,或者小便不通畅、小腹胀满,或者气喘,这些都是水饮之邪致病的症状,因此都用小青龙汤,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加减来主治这些病症。经典中说:三焦是负责疏通水道的器官,水液由此排出。膀胱是储存津液的器官,通过气化作用才能排出尿液。太阳经受到邪气侵袭,如果没有水饮之邪,病症只在经络;如果有水饮之邪,病症必然会影响到脏腑。病在脏腑则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三焦的水液运行就会失去正常通道,水饮停留在上焦,就会出现咳嗽、气喘,或者咽喉梗塞;停留在中焦,就会出现口渴、干呕,或者腹部胀满;停留在下焦,就会出现小便不通畅、小腹胀满,或者下利。凡是水液运行所经过的地方,都可能因水饮停滞而发病。小青龙汤既能发散太阳经表的实邪,又能消散三焦的寒饮,也是发汗方剂中的峻猛之剂,与大青龙汤都很有名。一个用于治疗太阳经表实邪所致的热躁,一个用于治疗太阳经表实邪兼有的寒饮。
【集注】程知说:这一条阐明了伤寒表症没有解除,水饮积聚在胃脘部,采用散寒涤饮的治法。
汪琥说:《伤寒明理药方论》中说:青龙汤主治风寒两伤的疾病,确实如此。伤寒表证不解,可用麻黄来发汗;中风表证不解,可用桂枝来发散。只是当表证不解,又加上胃脘部有水饮之邪时,就不是这两个方剂所能发散的,必须用小青龙汤,才能祛除表里的邪气。
小青龙汤药方
麻黄(去除芦节,三两)、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甘草(炙,三两)、半夏(洗净,半升)、桂枝(三两)、细辛(三两)。
以上八味药,加入一斗水,先煮麻黄,煮至水减少二升,去掉上面的浮沫,再放入其他药物,继续煮至药汁剩下三升,滤去药渣,每次温服一升。
加减法
若口渴:去掉半夏,加栝楼根三两。
若咽喉梗塞:去掉麻黄,加炮附子一枚。
若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去掉麻黄,加茯苓四两。
若气喘:去掉麻黄,加杏仁半升(去掉皮和尖)。
若轻微下利:去掉麻黄,加荛花(如鸡蛋大小,炒至颜色变红)。
【按语】加荛花如鸡蛋大小,炒至颜色变红,这肯定是传抄书写有误。因为《本草》记载,荛花属于芫花一类药物。用它来攻逐水饮,药力非常峻猛。五分剂量就能使人腹泻数十次。怎么会为治疗水饮停聚导致的轻微下利,而用鸡蛋大小的荛花呢?似乎应当改为加茯苓四两。
【方解】太阳病有水饮停聚的情况分为两种:一是中风有汗,属于表虚,是五苓散的适应证;二是伤寒无汗,属于表实,是小青龙汤的适应证。表实无汗,所以合用麻黄汤与桂枝汤来解表。去掉大枣,是因为它性质黏滞;去掉杏仁,是因为没有气喘症状,若有气喘症状,仍需加上;去掉生姜,是因为已有干姜,若有呕吐症状,仍需使用生姜。配伍干姜、细辛,药性极温且发散力强,使寒邪与水饮都能通过发汗而解除;配伍半夏,以驱逐痰饮,清除未尽的水饮;配伍五味子,收敛肺气,以收敛耗散损伤的肺气。如果口渴,去掉半夏加天花粉,避免燥烈之性,以滋生津液;如果轻微下利以及咽喉梗塞、小便不利、小腹胀满,都去掉麻黄,使其作用侧重于里而不是表。加附子以散寒,那么咽喉梗塞可止住;加茯苓以利水,那么轻微下利可停止,小腹胀满也可消除。这个方剂与越婢汤都治疗水饮溢于肌表而导致的腹胀水肿,适合通过发汗来解表的病症,用药后往往能迅速消除症状。越婢汤治疗有热的情况,所以方中以石膏为君药,来消散阳水;小青龙汤治疗有寒的情况,所以方中配伍干姜、桂枝来消散阴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