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炒至颜色发黄)、赤小豆(一分)
将上述两味药分别仔细捣碎并过筛,制成散剂后混合均匀。取一钱匕的量,用一合香豉,加入七合热水,煮成稀粥状,滤去药渣,取其汤汁来调和药散,趁热一次服下。若服药后没有呕吐,可稍微增加药量再次服用,直至畅快地呕吐后便停止。但凡有失血情况或血虚的人,不可使用瓜蒂散。
【方解】胸中乃是清阳汇聚之地。各种邪气侵入胸腑,阻滞阳气,使其无法宣畅通达,进而导致胸满痞硬,热气上冲,出现烦躁口渴、心中烦闷,有想要呕吐的感觉。脉象呈现数促之象,这表明是热邪郁结;若出现胸满痞硬,气向上冲逆至咽喉,呼吸不畅,手足发冷,想呕却又吐不出来,脉象呈现迟紧之象,这则是寒邪郁结。但凡胸中出现寒热之邪,与气、饮相互郁结而引发疾病,想来并非汗法与下法能够治疗,必须使用酸苦涌泄之类的药物,使邪气向上涌出,如此上焦得以通畅,阳气得以恢复,痞硬症状能够消除,胸中就能恢复调和。瓜蒂苦寒之性极强,赤小豆味酸,二者相互配伍,能够疏解胸中的实邪,堪称吐剂中的上乘之选。
之所以要用香豉汁来配合服用,是借助谷物之气来顾护胃气。服用后若不呕吐,就稍微增加药量再服,畅快呕吐后即停止,这是担忧损伤胸中的元气。这个方剂的奏效速度,比汗法与下法更为迅速,此即所谓的汗、吐、下三大治法。如今的人不理解仲景、子和的精妙深意,弃之不用,实在令人惋惜!然而,凡是有失血、血虚的人,胸中的气液已然亏虚,不可轻易使用,特此明确禁忌。
病发于阳,却反而使用下法,热邪乘虚而入,因而形成结胸;病发于阴,却反而使用下法,因而形成痞症。之所以会形成结胸,是因为下法使用过早的缘故。
【注释】这是对结胸与痞硬成因的全面阐释。中风属于阳邪,所以称病发于阳。不用发汗之法解表,反而采用下法,热邪便会乘虚侵入,由此形成结胸。伤寒属于阴邪,所以称病发于阴。不用发汗之法解表,反而采用下法,热邪乘虚侵入,由此形成痞硬。之所以会形成结胸与痞硬,是因为在表症尚未解除时就过早地使用了下法。病发于阴时,没有提及热邪入内,这是文字上的省略。然而,病发于阳而误用下法的,并非不会出现痞硬的情况;病发于阴而误用下法的,有时也会形成结胸。这实在是因为人的体质各不相同,邪气有时会从实转化,有时会从虚转化。
【集注】张兼善说:风邪入里就会导致结胸,寒邪入里就会导致痞证。但这些病症都是由太阳病发展而来,并非其他独立的阴症、阳症。
患太阳病,脉象浮而动数。浮脉主风邪,数脉主热邪,动脉主疼痛,(“数则为虚”一句,怀疑是衍文)。伴有头痛、发热,微微盗汗,却反而怕冷,这表明表症尚未解除。医生反而用攻下之法,致使动数之脉变为迟缓之脉,胸膈内部疼痛拒按,胃中空虚,外邪扰动胸膈,出现呼吸短促、烦躁不安,心中烦闷不适。这是因为阳气内陷,胃脘部因而痞硬,就形成了结胸,应当用大陷胸汤主治。如果没有形成结胸,只是头部出汗,其他部位无汗,汗到颈部为止,小便不利,身体必然会发黄。
【按语】“数则为虚”这一句,怀疑是多余的文字。
【注释】患太阳病,脉象呈现浮而动数。浮脉代表风邪侵袭,数脉代表热邪内盛,动脉则预示着各种疼痛。头痛、发热,这是典型的太阳病症状。热邪熏蒸于阳分,阳气虚弱就会自汗;热邪熏蒸于阴分,阴液亏虚就会盗汗。阴液亏虚本应恶热,如今反而怕冷,所以可知这并非阴液亏虚导致的盗汗,而是表证未解所出现的微微盗汗。表证未解应当解表,医生却反而用攻下之法,使得原本动数的热脉转变为迟缓的寒脉。这是因为动数之脉表明表邪正要传变,因误用攻下而逆阻于胸膈之中,所以邪气不再传变,脉象也随之改变。体表的风邪,趁着胃中空虚,陷入胸膈,导致疼痛拒按。呼吸短促,气息不能顺畅分布,出现烦躁,心中烦闷懊恼,胃脘部因此痞硬,邪气径直从实转化,从而形成了结胸。按照治法,应当用大陷胸汤主治。如果邪气没有从实转化,没有形成结胸,只是头部出汗,到颈部为止,其他部位没有汗,这样热邪就无法发散。小便不利,湿邪就不能排出,热与湿相互交合,所以身体必然会发黄。
【集注】成无己说:动数之脉变为迟缓,但浮脉唯独不变,这是因为邪气结聚在胸中,影响上焦阳分,脉象不能下沉。
朱震亨说:患太阳病,表证未解就攻下里证,里气已经虚弱。即便见到浮而动数的阳脉,一旦误用攻下之法,必然会转变为迟缓的阴脉。胃中空虚,呼吸短促、烦躁不安,这表明虚证已经很严重。试问:阳气内陷,胃脘部因而痞硬,就可以迅速攻下吗?大陷胸汤的药力,并不比承气汤缓和,攻下之后再攻下,难道不担心会使身体更加虚弱吗?即使阳病实邪在攻下之后,若胃中空虚,外邪扰动胸膈,心中烦闷不适,也可以用栀子豉汤涌吐胸中之邪。何况太阳病误下之后,明显有虚证表现呢?(按语)朱震亨所论述的治法,用栀子豉汤涌吐,适用于尚未形成结胸,且是从胸虚有热转化而来的情况。如果是从胸虚有寒转化而来的,不论结胸是否已经形成,那就应当遵循《活人书》中的温补治法,不可混淆施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