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送别:
晨光熹微,薄雾如纱,笼罩着燕国古朴而坚实的都城。巨大的青铜城门在沉闷的机括声中缓缓洞开,如同洪荒巨兽张开了口。我跨坐在高大威猛的机关兽之上,与范行、林婉儿、少司命阮星若组成锋矢般的菱形阵列,蓄势待发。范行居中,青铜机关斧在晨光下流转着幽深的蓝芒;林婉儿居左,腕间罗盘上星宿虚影明灭不定;我持着灰烬剑居右,凝神屏息,周身气息凝练如霜;少司命殿后,神杖轻点兽鞍,腰间巫蛊瓶与银铃发出细碎清音。
城门内外,早已是人山人海。街道两旁挤满了自发前来送行的燕国百姓。我能看见孩童们踮着脚,高高举起用初春嫩柳编织成的花环;须发皆白的老者们捧着盛满清水的陶罐,眼神殷切;主妇们臂弯挎着沉甸甸的竹篮,里面是连夜蒸好的黍米团子、风干的肉脯和硬实的胡饼。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不知是哪位粗豪的汉子率先引吭,古老雄壮的《秦风?无衣》瞬间点燃了人群。歌声如同燎原的野火,迅速蔓延开来,汇聚成震天撼地的浪潮,冲散了清晨的薄雾,回荡在燕都纵横交错的街巷与高耸的飞檐斗拱之间。那声音撞在古老的城墙上,也撞在我的心上。
歌声里,百姓们纷纷涌上前。新蒸的、犹带热气的黍米团子被强行塞进我们的行囊;厚实暖和的羊皮袄被披在冰冷的机关兽身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地举起一坛家酿的黍米酒,浑浊的眼中饱含着热泪与期盼:“几位大侠!前路凶险,饮了这碗壮行酒,盼君……凯旋!”
我们四人翻身下兽,神情肃穆。我双手恭敬地接过那粗糙的陶碗。辛辣滚烫的酒液入喉,仿佛一道炽热的暖流,瞬间驱散了晨风最后的寒意。比酒更灼热的,是燕国百姓们那一颗颗滚烫、赤诚的心,烫得我胸口发紧。
就在这时,一声苍凉悲怆的埙音,如同孤雁哀鸣,骤然划破喧嚣,自高高的城楼之上传来。那是古老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
刹那间,天地仿佛为之肃然。成千上万的燕人,无论男女老幼,齐声应和,声浪如海啸般席卷全城:“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悲壮雄浑的歌声震荡着古老的城墙,连城楼檐角栖息的青铜玄鸟机关都被惊动,巨大的金属羽翼“扑棱棱”振翅欲飞,发出金铁交鸣之声,竟与那万人合唱的悲歌奇妙应和。
我能感觉到身旁少司命指尖无意识地用力摩挲着神杖;眼角余光瞥见林婉儿紧握着罗盘,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范行仰望着城楼上那斑驳的箭痕与风霜,喉头剧烈地滚动了几下。我的目光则越过人群,投向远方苍茫的易水,手轻轻抚过灰烬剑冰冷的剑柄。那冰冷触感下,似有星火在胸腔深处燃起。
歌声余韵未绝,百姓们的热情却更加高涨。铁匠们扛来新打制的箭矢,仔细捆扎在机关兽的鞍边;经验丰富的猎户挤上前,献上亲手绘制的、标记了水源和险地的兽皮地图;一群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合力将几大卷誊写得工工整整的《燕国风土志》塞进林婉儿怀中。城楼一角,老乐师们敲响了巨大的青铜编钟,奏起燕地特有的、带着金石之音的《玄鸟乐》。乐声激昂中,此起彼伏的叮嘱声不绝于耳:“北地风沙大,护好口鼻!”“遇暴雪切记往山洞躲!”“草原上的部族豪爽,最爱烈酒,多带些黍米酒去!”
“上兽!”范行深吸一口气,沉声喝道。我们四人默契地翻身跃上兽鞍。
“代天行狩!”四人齐声高喝,声音穿云裂石,压过了鼎沸的人声。我的声音融入其中,带着决绝。
机关兽脚下瞬间喷吐出炽烈的蓝色火焰,巨大的身躯如同离弦的劲弩。身下巨兽猛地一沉,随即化作疾影,与另外三道汇合,向着洞开的城门、向着广袤的草原,电射而去!
“保重啊——!”
“一定要回来——!”
“替我们多杀几个夜影贼子——!”
燕国的百姓们追着、跑着。风声呼啸,但我仍能听见孩童们挥舞着系有红绸柳枝的呼喊,瞥见老人们拄着枣木拐杖,在年轻人的搀扶下送出很远,直到易水河边。即使我们的身影在辽阔天地间已化作几乎看不见的小小黑点,我仿佛仍能感觉到身后那道道目光,灼热地烙在背上,混合着易水汤汤的奔流声、雄浑的鼓声与悠远的歌谣,在心头久久回荡,不绝于耳。
晨光刺得眼睛有些发涩,薄雾被我们甩在身后。身下这头机关兽的铁蹄踏碎了易水河畔的霜痕,也将燕都震天的《易水歌》和百姓滚烫的期盼抛得越来越远。奔行了不过十里,风声里传来林婉儿清冷的声音:“停!装备分发,磨合调试。”
机关兽发出低吼,猛地刹停,四蹄在草皮上犁出深深的沟壑。林婉儿利落地翻身落地,手腕一抖,一个沉重的青铜匣子“哐当”一声砸在地上,激起一片尘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万浪孤舟,沧海一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万浪孤舟,沧海一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