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坐在办公室的桌前,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客户反馈汇总表,眉头微皱。窗外阳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来,在纸面上划出一道道金线,像是某种神秘的密码。
他翻了一页,发现又有新的反馈被贴在了意见墙上。一张便签上写着:“玻璃边缘有点锋利,小孩碰了会疼。”旁边还画了个哭脸的小人儿。
“这倒是个细节问题。”刘好仃轻声自语,把那张便签夹进了文件里。
小李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两杯奶茶,递了一杯过来:“老板,咱们现在是真要开始改产品了吧?”
“是啊。”刘好仃接过奶茶,“不改不行了,客户都开始画表情包提建议了。”
两人对视一眼,笑了起来。
这份汇总表其实已经整理了好几天,从第109章开始收集反馈,到第110章的会议讨论,再到如今的分类统计,每一步都不轻松。尤其是面对海量的意见和建议,既要分门别类,又要判断优先级,还得避免顾此失彼。
“你看这个,”小李指着表格中的一栏,“有的客户说希望玻璃更轻薄,有的却要求更结实。这不是互相打架吗?”
“很正常。”刘好仃喝了口奶茶,甜味顺着喉咙滑下去,整个人也精神了些,“就像我们吃饭,有人喜欢清淡点,有人偏爱重口味。产品也是,得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们一边喝着奶茶,一边继续梳理数据。技术主管、质检员、生产线班组长陆续到场,会议室很快热闹了起来。
“我先说个情况。”质量主管开口,“我们这次收到的反馈里,关于透光率的问题最多,占了37%;其次是边缘刮手,28%;隔热性能也有15%,虽然比例不高,但反馈内容都很具体。”
“也就是说,这三个方向是重点?”刘好仃问。
“没错。”
“那就按这三个来定改进计划。”刘好仃点点头,“不过顺序怎么排?”
“按影响范围和客户满意度综合评分。”小李打开电脑,“我们给每个问题打分,分数高的优先处理。”
大家一致同意,于是会议室变成了一个小考场,每个人都成了评委。
“透光率波动大,客户使用体验差,而且出现频率高,应该排第一。”技术主管说。
“边缘刮手的问题虽然出现次数少一点,但投诉最激烈,有客户直接说‘再也不买了’。”小李补充。
“隔热性虽然没那么多负面评价,但很多高端客户提到过,说明是潜在需求。”质检员分析。
“那就这样。”刘好仃一锤定音,“透光率第一,刮手感第二,隔热性第三。”
会议进行得很顺利,但也并非没有分歧。市场部提出想加入智能感应功能,比如玻璃自动调节透明度或者温控显示,听起来很酷,但技术组当场泼冷水——“时间不够,资源有限,做不了。”
“我们不是不想做。”技术主管摊开双手,“只是现在首要任务是解决基础问题,不能本末倒置。”
“你们说得对。”刘好仃点头,“智能功能可以留到下一阶段再考虑。”
他说完,顺手把那份关于智能感应的草图收进抽屉,眼神一闪而过。
接下来的任务分配也很明确:技术组负责优化透光率控制流程,质检组跟进边缘打磨工艺,研发组则着手测试不同材料对隔热性能的影响。
“还有一个事。”刘好仃看着大家,“我们要设立每日进度汇报机制,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不掉链子。”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
会议结束时,已是中午时分。大家走出会议室,各自散去,准备投入到新一轮的产品改进工作中。
刘好仃回到办公室,站在白板前,拿起笔写下几个关键节点:
样品制作节点:7天后
透光率参数确认:3天内完成对比试验
边缘打磨新方案试行:明日启动
写完,他放下笔,转身坐回办公椅,望着窗外发了一会儿呆。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一早,车间里就热闹了起来。
透光率实验组已经开始调整冷却时间,记录每一分钟的变化;质检组则重新设计了打磨流程,连工具都换了新一批;研发组那边也开始测试几种新型涂层材料,看看哪种能提升隔热效果。
刘好仃穿行在各个区域之间,时不时停下来跟工人们聊几句,问问进展,也听听他们的想法。
“老王,你觉得这个打磨方式怎么样?”他问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比以前顺手多了,就是噪音有点大。”老王擦了把汗,“不过只要有效果,这点噪音算啥。”
“那就继续干。”刘好仃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你要是觉得哪里还能改,随时告诉我。”
另一边,技术组正在调取历史数据,试图找出透光率波动的根本原因。
“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技术员指着屏幕,“每次换班的时候,透光率都会有个小幅度的波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