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刘好仃就站在车间门口了。他手里端着一杯刚泡的浓茶,眼睛盯着那台崭新的玻璃成型机。昨天它刚完成调试,今天就要正式上线了。
“老张,准备好了吗?”他冲着操作台喊了一声。
张师傅从设备后面探出头来:“都通电了,就是这玩意儿有点认生,刚才试了一次,出料速度比预想慢了点。”
刘好仃点点头,没说话。他心里明白,新设备就像新来的工人,得磨合一阵子才顺手。不过现在可不是慢慢适应的时候,订单像雪片一样飞进来,每耽误一分钟都是钱在打水漂。
“先试试手动调温。”他说,“温度上去了,冷却时间也得跟着调整,不然成型质量肯定受影响。”
一旁的技术员小李立刻开始记录参数变化。他的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连边角都快写满了。
“刘哥,你看这个报警频率,比旧线高不少。”小李指着操作面板上的数字,“是不是哪里不对劲?”
刘好仃凑近一看,眉头皱了起来。确实,报警提示比正常值多了两倍不止。但他没急着下结论,而是拿起对讲机:“小王,你那边旧线的数据能传过来不?我需要对比一下。”
“马上发你邮箱。”对讲里传来回应。
等了几分钟,电脑屏幕上跳出两个曲线图,一条是旧线的运行数据,另一条则是眼前这条新线的表现。果然,除了温度波动稍大外,冷却系统也有轻微延迟。
“先把冷却阀开度调高百分之五。”刘好仃一边说一边动手,“再看看温度反馈有没有改善。”
几分钟后,机器的节奏明显顺畅了些,出料速度也提了上来。
“行,先这样跑一轮。”刘好仃松了口气,“回头再优化细节。”
车间另一边,十几个新工人正在排队等待上岗。他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脸上还带着几分紧张和期待。
“你们几个去切边区,”刘好仃一边走过去一边分配任务,“那边老赵带你们;剩下的先到搬运组,跟老周学怎么安全运输成品。”
队伍里有个年轻人举手:“刘师傅,我以前在陶瓷厂干过,能不能让我试试质检?”
刘好仃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可以,但你得先熟悉流程,不能直接上手。”
那人一听,高兴地应了声,赶紧往质检区去了。
可刚安排完,就有声音传来:“哎哟!谁把这块板放歪了?差点摔了!”
刘好仃抬头一看,果然是搬运区出了问题。一个新工人不小心把成品玻璃撞到了边上,幸好只是轻微磕碰,没破。
“没事吧?”他快步走过去。
“没事没事,就是手滑了一下。”那工人有些不好意思。
刘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慌,第一次都这样。记住,搬运时一定要先确认重心,手指不要放在边缘,容易滑脱。”
说着,他转头对旁边的老师傅说:“老周,你们几个分头带人,每人带两个新手,重点教操作要点。”
老周点头:“没问题,我正打算这么干呢。”
刘好仃笑了笑:“那就辛苦各位了。咱们现在人手紧,靠的就是经验传承。”
车间里渐渐热闹起来,机器轰鸣声、工人的交谈声混在一起,像是首节奏分明的进行曲。
中午饭点,刘好仃坐在休息室吃盒饭。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小李发来的消息:
【新线运行稳定,出料速度已提升至预期90%】
他放下筷子,揉了揉太阳穴。这两天几乎没怎么合眼,整个人都快散架了,但看到进展,心里还是踏实了不少。
“老刘,吃饭呢?”张师傅端着饭盒走进来,“你这眼神都快睁不开了。”
“睡不了啊。”刘好仃苦笑,“还得盯完这一轮才能放心。”
张师傅叹了口气:“你这是真拼啊。”
“不是拼,是必须得做。”刘好仃夹起一口饭,“咱们这些人,干一天就得顶一天的用。”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饭香混着机油味,在空气中缓缓弥漫。
下午三点,第一批扩产的玻璃出炉了。质检员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最后在报告上写下“合格”。
“不错。”刘好仃翻看报告时,注意到末尾一句建议:“建议增加预热段检测。”
他沉思片刻,对身旁的小李说:“把这个建议记下来,下次培训加上这部分内容。”
小李点头:“明白。”
傍晚时分,刘好仃站在车间中央,看着忙碌的生产线,心里涌起一股暖意。虽然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但至少,产能已经开始回升了。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但现在,至少能看到希望的光。
夜色渐深,车间灯火通明。机器仍在运转,玻璃一块块整齐排列,像是一串串希望的音符,奏响属于他们的奋斗之歌。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深圳玻璃厂打工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