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杂货的金老汉捏着刚挣的大明铜钱,喃喃道:“入了大明户籍,是不是就不用再怕来回盘查了?”
私塾先生李秀才捧着《大明律》,眼里发亮:“听说入籍后,子弟能考大明科举?那可真是光宗耀祖的事!”
可府衙前的布告栏下,也有人犯嘀咕。
穿粗布短打的朴三郎挠着头:“考核?考啥呀?我就会种水稻,能过吗?”
旁边的妇人接话:“听说要考大明的规矩,还得会写简体字呢……”
常孤雏早有准备。
他让人在各县设了“训蒙班”,教百姓认简体字、学《大明律》基础条文,农闲时还请了辽东来的老农,手把手教新的耕作技法——入籍考核的第一条,便是“能辨五谷、勤谨持家”。
第一批考核设在秋收后。
考场就设在府衙大院,考棚里摆着笔墨和农具模型。
考文试时,金老汉紧张得手心冒汗,一笔一划写“民为邦本”四个字,虽歪歪扭扭,却一笔未落错;考农试时,朴三郎扛起锄头演示翻地,动作娴熟,连监考的老农都点头:“这后生,庄稼活是把好手!”
放榜那日,布告栏前挤得水泄不通。
金老汉挤到前头,看见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顿时老泪纵横,抓着旁边的朴三郎直笑:“中了!咱也是大明人了!”朴三郎也红了眼,他的名字排在后面,旁边标着“准予入籍”。
入籍仪式上,常孤雏亲自给新户籍持有者发了户帖。
户帖上印着“大明”二字,盖着鲜红的府衙大印。
金老汉捧着户帖,对着北方叩了三个头:“这辈子没想过能成大明百姓,往后定好好种粮,不辜负朝廷恩典!”
远处的稻田里,新插的秧苗绿油油一片,像极了这些新晋大明子民眼里的希望。
常孤雏望着这光景,想起奏折里的话:“民心如水,导之则安。”
如今看来,这涓涓细流,正慢慢汇入大明的江河。
喜欢大明辽国公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辽国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