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随声附和:“老太太说得对,再好的交情也比不上亲兄弟间的感情。
如今大皇子与王爷争锋相对,换了谁是三皇子,都会偏向自己的亲兄长。”
薛姨妈与史家两位夫人虽未开口,但神色间透着同样的想法。
元春苦笑一声:“王爷心里自有分寸,要说才智,放眼望去无人能及。
这次被责罚,反倒是好事,这一年来他事事操劳,也该缓一缓了。”
此言一出,贾母、薛姨妈皆有所思,史家两位夫人亦随之领悟。
唯独王夫人疑惑:“何意?”
贾母嘴角微颤,无奈地道:“王爷行事太张扬,树大招风。
眼下年终,朝廷诸事已近尾声,各部都在梳理收尾工作。”
“此时若王爷稍作收敛,旁人目光便会转向大皇子与五皇子。
无论他们是否结盟,都会因局势变化而生变数。”
话音未落,薛姨妈已转向元春询问:“听说近来大皇子与五皇子派了不少人赴任地方或入朝为官,正春风得意。
王爷若停下脚步,他们岂不是要正面冲突?”
元春轻笑摇头:“这我也不知,只是王爷忙碌一年,该好好休憩一番。”
史家李夫人笑道:“正是如此,王爷确实累了。
眼看年关将近,也该静心调养了。”
除王夫人外,其余几位都是心思细腻之人,听出了元春话中的深意——这是在宽慰她们无需忧虑,也隐晦表明此次责罚对楚稷毫无影响。
不过,再多的话便难以直言,只能留给她们自行揣摩。
贾母叹息一声,说道:
“眼看着又要过年了,真不知道老爷和宝玉现在怎么样了。
听说济南那边情况不太好,还在黄河边,恐怕宝玉已经吃了很多苦……”
王夫人也急忙附和:“是啊,都这么久了。
乖女儿,你不如给老爷写封信吧……”
尽管贾母和王夫人知道贾政带宝玉去受教是有好处的,但仍放心不下,对这个心爱的孙子十分挂念。
贾政确实回信了,却只字未提宝玉的情况。
于是她们打算让元春去问问,毕竟贾政现在对元春十分宠爱。
元春听出了二人的担忧,直接摇头说:“父亲管教宝玉和环儿是好事。
那边虽不如家中舒适,但也并不算苦。
我听王爷说,新建的冶造局规模宏大,仅居住区就有一个县那么大!”
“他们住的地方是最好的,即使比不上荣国府,也绝不会挨饿受冻。
老太太、太太,宝玉现在应该好好读书了。
兰儿天天在王府学堂用功学习,有时还随王爷去冶造局参观。
有时候甚至整夜陪伴王爷,这才是家族男子应有的担当与气度。”
“宝玉作为兰儿的叔叔,难道不该一直沉迷于脂粉之中?王爷同意让父亲带宝玉和环儿过去,就是给他们机会。
否则将来即便富贵,他们又能抓住多少呢?”
贾母和王夫人理解这些道理,却仍难以释怀。
但看到元春的态度,也知道此事已成定局。
薛姨妈在一旁打圆场笑着说:“很快了,老太太您想想,再过不久就要过年了,等明年过去,王爷和林姑娘就要成婚了!到时姐夫必定会带着宝玉和环儿回来。”
在那边一年多,回来就能让老太太高兴得不得了,要是再娶个媳妇生几个孩子,老太太肯定会更开心。" 贾母听了哈哈大笑,拍着薛姨妈的手说:"好啊好啊,谢谢姨太太的好话!我现在不奢望宝玉考状元,只盼着他快点长大成家立业,平平安安的就好。"
她确实没想过宝玉要当状元,因为她觉得宝玉根本不需要这些。
靠着荣国府的余荫,加上家里四个姑娘未来的侧妃身份,宝玉的一生已经足够荣华富贵了。
她只希望宝玉能陪伴在自己身边,如果能看到他成家生子就更满足了。
薛姨妈笑着说:"那是自然,宝玉从小就有福气,整天跟在老太太身边,福气只会越来越多。
将来生个七八个大胖小子,老太太怕是都抱不过来啦!"
大家听了都笑了,贾母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元春看看毫无反应的王夫人,心里真是无奈。
她知道王夫人一向不爱动脑筋,可大家现在都在高兴,您至少也得配合一下啊!
另一边,养心殿内。
雍和帝站在下面,皇太后脸色阴沉地盯着他……
养心殿里。
雍和帝赔笑道:"母后,这不是儿子下手重,而是稷儿身体太好了,挨了几下没事,连皮都没红……"
皇太后猛地拍桌:"没红就往死里打?!我就这么一个满意的孙子,你是不是想害死他?!"
雍和帝忙道:"母后息怒,这其中有缘由。
其实是稷儿让我下手重些的。"
说着还看了眼在一旁悠然自得的太上皇,太上皇却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近一年来,不仅楚稷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太上皇和雍和帝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