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说道:"朝廷修的路就是好,这么大的雨,路上依然干爽,两边还有排水沟,不像从前那样积水遍地,泥泞不堪。"
路人乙说:“确实是,朝廷总算做了一件好事。
你们知道吗?听闻这是陛下的主意,并且提供了资金,就是为了方便咱们这些百姓,陛下真是位仁德的君主。"
路人丙接着说道:“没错,陛下当年在贾家时,就常常帮助贫困家庭,那时年纪尚小,就已经用自己的收入把十万两银子换成了粮食送到灾区,可见幼年时便心地善良。"
路人甲附和道:“是的,我也听说过这件事,我的二婶子的外甥的堂兄在荣国府任职,他提到当年陛下在荣国府的日子不太好过,受到了不少苛刻对待。"
路人乙感叹道:“贾家实在是令人失望,要不是陛下当时献出预防天花的方法,我们全家现在都不知道会怎样呢。"
路人甲补充道:“各地的受灾民众,哪一个没有感受到陛下的恩泽?当年陛下为了救助灾民,甚至不惜牺牲自家利益,捐献了四百万两白银,如果没有陛下,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饿死……”
远处的李大和贾芸相视一笑,随后隐没于街角。
随着时间推移,贾环在民间的支持率逐渐提升,即使有些人试图 ** 舆论,百姓们也不再轻易相信。
大明宫内的养心殿里,贾环端坐御座,张廷玉毕恭毕敬地说:“陛下,修路工程反响很好,百姓都非常满意,臣建议在各省的省会城市都铺设这样的道路。"
陈廷敬站出来道:“张相的提议虽然不错,但目前国库负担较重,总不能让陛下的私人账户承担这笔费用吧。"
林如海也表示:“此事应该逐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国库难以承受。"
贾环笑着回应:“可以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来修,要是同时进行的话,连我都撑不住。
最近薛蟠卖糖果赚了不少钱,再加上雪花糖的收入,我的私人储备还算充足。"
张廷玉听后眼睛一亮:“陛下还有余力继续修路吗?”
贾环点头笑道:“慢慢来的话,我可以坚持一段时间。
至于边防城墙的加固,那就需要从国库拨款了。"
听到这话,张廷玉等人十分高兴,因为修路的成本远高于修城墙,他们齐齐跪拜道:“陛下仁爱,实乃圣明君主。"
贾环摇头道:“世间并无真正圣人,我不过是想为百姓做些实事而已。"话音刚落,一名小太监急匆匆跑入殿内,高呼:“陛下,牛继宗八百里加急!”
贾环微微一愣,随即想起牛继宗出征已数月,定有消息传来,遂吩咐道:“宣!”
片刻后,两名骑士风尘仆仆入殿,跪拜道:“陛下,大捷!”
随后双手呈上奏折。
小顺子接过后递给贾环,贾环阅毕,笑意满面。
奏折中提到,牛继宗率军在草原作战三月,最终消灭蒙古主力,击毙大汗,如今蒙古各部首领畏惧,欲归顺大乾,尊贾环为天可汗。
贾环将奏折递给张廷玉,笑道:“牛继宗果然不负所托,蒙古已降!”
张廷玉接过奏折审阅后,喜形于色:“恭喜陛下威震四海!”
林如海等人看完奏折亦同声祝贺:“恭喜陛下!吾皇 ** !”
贾环笑言:“众卿免礼。
如今蒙古归附,诸位有何见解,不妨直言。"
张廷玉建议道:“可在蒙古设防,以防将来再生事端。"
陈廷敬接口道:“仅设防不足为恃,需彻底汉化,鼓励蒙汉联姻,久而久之便无蒙古之分。"
林如海点头称是。
贾环补充道:“此计虽好,然人心难测,仍须给予足够 ** ,使他们沉迷安逸,哪里还会有人再去苦练骑射?到那时即便有异心,也无力反抗。"
张廷玉听罢茅塞顿开:“不仅如此,还可运布匹、盐、糖、酱等物至彼处,用以交换牛羊战马,既能掌控蒙古,又能将其变为我朝马场,骑兵问题便迎刃而解。"
林如海与陈廷敬也提供了一些补充意见,贾环点头说道:“如此安排即可。
近年来,即便蒙古有些异心,也不敢公然表现出来,各位可以逐步推行我们的治蒙策略。"
张廷玉等人躬身道:“陛下英明。"
七月十六日,牛继宗率军凯旋归来,同时带回了蒙古的降书。
贾环率领文武百官在神京城门外迎接大军。
牛继宗远远看见城门口的黄色华盖,立刻带领众将领加快步伐前行。
接近城门时,牛继宗下马跪拜,激动地说:“臣牛继宗不负使命,凯旋而归!吾皇 ** ** !”
身后六万大军齐齐单膝跪地,高呼:“吾皇 ** !”
贾环抬手示意免礼,道:“诸位辛苦,快请起身。"
牛继宗再次叩首谢恩。
随后,贾环让小顺子宣读圣旨,宣布牛继宗因征服蒙古有功被封为镇国公,王云因作战英勇被封为武阳侯,另有众多伯爵、男爵获封,各级将士亦有奖赏,众人无不欢欣鼓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