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若姐姐想通了,我定为她寻一门好姻缘。"
其余女子听得瞠目结舌,心中暗忖:女子终归要嫁人,环哥儿的话不过是宽慰罢了。
湘云性急,不愿继续这话题,灵机一动提议:“这般良辰美景,岂能无诗?不如大家即兴赋诗,如何?”
众人纷纷应和,各展才华,黛玉与宝钗之作尤为出色。
湘云笑问:“环哥儿,你为何迟迟不动笔?可是觉得我们不配与你同作?”
黛玉闻言,目光微冷。
贾环忙摆手解释:“云妹妹莫急,我又不是不肯写,何必逼人太甚!”
稍作沉吟,续道,“此词乃我幼年身处北辽时所作,独处深夜,思念亲人而发,还请姐姐们莫要笑话。"
平生不曾知相思,尝尽相思滋味,方懂相思之苦。
身如浮云般飘忽,心似柳絮随风起舞,气息若有若无。
只余一缕残香,空留盼望,等待那远行之人归来。
情至深处,偏逢灯影昏黄,月色朦胧,徒增惆怅。
黛玉听罢,声音哽咽:“环儿,这词分明是为你表妹所写。"
众人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名少年于军帐之中凝视明月,满腔是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当时年仅九岁的贾环,怎能不令人怜惜?迎春与探春等人皆眼眶泛红,默默注视着立在一旁的贾环。
湘云缓过神来,嗔怪道:“环儿,你又用这般词句骗我们落泪,当真是个坏家伙!”
贾环无奈摊手:“云妹妹这话实在冤枉,明明是你们求着我作诗,现在反倒指责于我,这世道还有没有天理?”
“我不管,环儿你不弹一首,我一定不会放过你!”
湘云耍赖地说。
因贾环被罢官,一些不安分的人动起了心思,纷纷递交弹劾贾环的奏折,很快便堆满了弘武帝的御书房。
弘武帝笑着对张廷玉说道:“爱卿看看,贾环这个混账究竟得罪了多少人,参他的奏折都快把御书房塞满了。"
张廷玉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陛下,宁侯所做的事都是为了推行新法,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江南士族恨不得将他撕成碎片。
而且在朝中,宁侯也得罪了许多人,元兴一脉对他更是恨之入骨。
陛下还是要多加保护他啊。
我的意思是,贾环为国朝做到这种程度,几乎与士族勋贵站在对立面,这样的人用起来才让人放心,将来也不会有失控的风险。"
弘武帝怎会听不懂张廷玉的话,笑着说:“朕何尝不想护着他?只是他斩杀太后近侍的事,若论严重性,便是大不敬。
朕清楚贾环自踏入仕途以来确实帮了朕很多,朕也很喜欢他,但毕竟他还年轻,做事有些莽撞,还需好好磨炼才行。"
张廷玉点点头道:“陛下说得极是,免得他日后生出骄纵之心。
不过这样的人才,若是总让他闲着,岂不可惜?”
弘武帝笑道:“那混账想卸磨享清闲怎么可能?朕一天都睡不了几个时辰。
贾环虽然莽撞,但办事倒是极好的。
先晾他一段时间,再给他差事,也好让他警醒,别再给朕添麻烦。
如今宗室对贾环不把天家血脉当回事非常不满,朕也需要顾及一些宗室的脸面。"
张廷玉说道:“陛下英明,宁侯若知道陛下的苦心,定会感激涕零。
只是臣心中叹息,伴君如伴虎,自从陛下登基以来,龙威渐重,贾环的重要性已不像从前那般举足轻重。
陛下的想法与以往有所不同,虽然也看重贾环,但始终以江山社稷为重。
若贾环以后依旧我行我素,后果恐怕难以预料。"
作为内阁首辅,张廷玉考虑的是天下百姓的利益。
贾环虽对朝廷有功,但如果对朝廷构成威胁,他绝不会手软。
但若贾环能安分守己,他也愿意适当相助。
在张廷玉心中,贾环即便日后晋封国公,也不过是被圈养于府中颐养天年罢了。
若说封王,还需功勋,弘武帝怎会给予他这样的机会?所谓君臣和睦不过是空谈,稍有不慎,恐怕连弘武帝去世时都不会放过贾环。
宁国府内,贾环独自坐在宁安堂。
自太上皇驾崩、弘武帝独揽大权以来,他察觉到弘武帝对自己的态度悄然改变。
或许连弘武帝自己都没注意到,这正是贾环早有预料之事。
自古 ** 多薄情寡义,除非自己甘愿任人摆布,否则难逃抄家灭族的结局。
好在目前弘武帝仍需借助他的力量,他尚有时间布局。
即便未来不得不举家迁往异乡,他也无意因一己私利祸及天下苍生。
然而,贾环绝非坐以待毙之人。
他组建黄昏组织的原因就在于此,若能在外开拓疆土建立封地,岂非一举两得?
“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贾环感叹道,他相信弘武帝不会轻易取他性命,但继任者未必如此宽容。
他绝不会将自己的家人命运寄托于皇室的仁慈之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